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人不谦逊是因人不自知,人不自知是因为无知。告诉自己,你不是天才,你甚至不是人才,你只是个普通的朽木,朽木想要变成栋梁,就必须要付出比好木头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 1

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了解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的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悟文化竞争力

(1)地位作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冷战结束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 2

  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②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哲学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哲学智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 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是说( )

  A.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B.只要改造世界,就能认识世界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5.现实生活中人们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嘲笑是错误的。杞人忧天的合理思想是( )

  A.预见到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

  B.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趋势

  C.触及到思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

  D.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舟;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真正的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只要掌握真正的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能取得成功

  C.真正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真正的哲学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灵丹妙药

  9.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 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11.哲学的任务是(  )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2.哲学源于(  )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D.神对人类的启示

  1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4. “哲学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格外为人们所需要。”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

  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 3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 4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作用)

(2)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A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意义:

A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5.途径(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⑴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⑷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⑸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6.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优秀文化结晶;

(2)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奋勇抗争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

(4)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 5

(1)能够及时、准确、灵活的反应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人不谦逊是因人不自知,人不自知是因为无知。告诉自己,你不是天才,你甚至不是人才,你只是个普通的朽木,朽木想要变成栋梁,就必须要付出比好木头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