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 1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3.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4.n=m/M;n=V/22.4;n=cmol/L·V(aq)L

5.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__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7.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8.电离方程式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Na2CO3=2Na++CO39.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10.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1)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

2)拆分错误,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CO2↑+H2O,应写成:CaCO3+2H+=Ca2++CO2↑+H2O

3)化学原理错误,

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

应写成2H++2OH-+SO42-+Ba2+=BaSO4↓+2H2O

11.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1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1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14.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时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5.升失氧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lt;<<返回目录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 2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 3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 4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 5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化学复习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