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 1

我们要了解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选择题是高考历史的二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题干与选项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就单题而言,就是通过改编新高考选择题,了解、掌握并运用调控难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就整卷而言,就是要参照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布特点。

偷梁换柱: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来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

因果倒置:将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答非所问:即备选项与题干无关。

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渔目混珠: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渔龙混杂,以扰乱正常思路。

舍本求末:以表面现象、假象掩盖、否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未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 2

读历史教材

从历史教材的布置上看,它大概形式是这样:先是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整本书的知识框架,这个不用解释,大家都懂的,大事年表,就是记载大事的年表;第二点,就是每章都会有引言,开篇引言吧!第三点,就是主要内容;第四点,就是原始资料;第五点,就是插图,表格之类的,辅助了解正文的,或者是相关内容的;第七点,就是,学术争鸣;第八点,就是思考题和练习题!

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勤于记忆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方法:

(1)阅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阅读并识记每一章节的标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2)用有颜色的记号笔将重点的地方划出,或作重点标注。

(3)要学会归纳总结,把同类型的历史事件放到一起,学会比较记忆。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 3

【例1】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思路】西汉和唐朝分别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而西晋政权是司马氏取代魏政权建立的,隋朝是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的。

【答案】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比较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

【答案】C

【点拨】此题用排除法做,因为①②③④四个备选点,都分别在三个备选项中出现,因此四个备选点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只要找出错误点③,排除包含③的选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例3】马克思主义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农业革命",这是因为圈地运动

①在农村中出现了手工工场②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引起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题思路】圈地运动是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的扩展,即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所以圈地运动是在手工工场出现后产生的,因此①是错误的。

【答案】C

【点拨】主要考查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对圈地运动的影响要全面掌握。本题也可以采用筛选法来做,首先用排除法排除包含①的选项,这样只剩下B、C两个选项,这样只要判断③是正确的,即可得出答案。

【例4】以下经济建设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有

①大亚湾核电站②鹰厦铁路③沈阳第一机床厂④上海宝山钢铁公司⑤京九铁路

A.①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解题思路】此题针对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成就进行命题,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鹰厦铁路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其余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成就。

【答案】C

【点拨】此题中的③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五计划时期在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重工业项目,所以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有一个备选点在四个选项中都出现,那么这个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在做题时就不需考虑;如果有一个备选点在三个选项中出现,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分析该点,如果该点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采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 4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例题:

  【例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题思路】此题的解答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这时期显著的特征,即社会变革,在四个备选项中A、B、D都属于社会变革的体现,只有C不是。二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了奴隶制的瓦解,而周王室的统治正是奴隶制政权,所以不可能对它起到强化作用。

  【答案】C

  【点拨】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否定式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二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例题】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解题思路】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三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例题】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解题思路】本题可运用排除法。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提出力学三大定律,引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B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对上帝造人说提出挑战;D伽利略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三者均动摇神学。故选C符合题意。

  答案:C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四

  数据图表分析型

  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同学能否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先读图表,分析选项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审题时注意图表的时间限制。

  【例题】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 工业生产的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解题思路】此题很多学生选D,但只要注意时间,1958年已开始大跃进,增长率(%)66的数据已浮夸,不是真实的数据,B.C不符合史实,答案为A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 5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由于此类题是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此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例题:

【例1】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解题思路】此题各个备选项涉及到的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A、C、D三项在叙述方面存在问题,A、C两项颠倒了史实,而D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但日本还没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B

【点拨】此题主要是考查历史概念的基本内容,试题难度不大,但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备选项的表述。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一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1、认真审题明确题型解历史选择题,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最 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否定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而把握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