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
相关文章
很多高三的学生都开始了总复习,对于历史高考的复习,文科生需要面对的是庞杂的历史知识,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巩固好的。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 1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 2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 3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四大农具
两汉:耧车(专用的播种工具) 耦犁:赵过,二牛三人 南北朝:马钧的翻车又叫龙骨水车
唐朝:(江东)曲辕犁: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筒车
(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都江堰(秦国时李冰父子修造,位于四川) 西汉:白渠、漕渠、龙首渠(关中地区)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涿郡(北京)到苏杭
作用:1、促进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带动两岸农业和城市的发展3、加强了中央集权
(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 垄作法 西汉:代田法
(4)土地制度: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
春秋战国以后:小农经济,土地私有,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特点:1、以家庭为单位,规模比较小2、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
二、商业
商业发展的历程: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为政府服务:工商食官。 官营手工业特点:1、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产品供宫廷和政府使用
春秋战国:民间商业兴起,各国首都都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市
秦汉: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汉武帝实行盐铁酒专卖,抑制大商人的势力 隋唐:草市兴起(柜房、飞钱、邸店) 城市繁荣:扬(扬州)一益(成都)二 宋元: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夜市流行;海外贸易发达;元大都是国际性大都市
明清: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出现商帮:徽商和晋商
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超过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特征是雇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只有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 4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相关文章:
1.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2.2018年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3.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4.高考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5.初三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6.高三历史复习重点考点知识大全
7.2020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
8.高考文综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 5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