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随着高考的到来,山东的文科生也开始复习历史这门科目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1

1.从历史的整体开始复习,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一单元复习结束后,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原因、影响、过程、特点)。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以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为例:主干知识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四类,每类细节知识点在章节复习时已经过了一遍,直接填到框架结构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点。

2.尽量把知识归类。做到“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类似于小专题。“瞻前顾后”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左右逢源”是横向联系,例如同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现在历史学科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下降且相对集中,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和理解,因此,在第一轮中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小专题的形式将教材的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体现教材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突出主干知识,便于理解、记忆。中国古代史部分以纵向归类为主,每个单元里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比,不同单元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比,比如:“秦朝与隋朝相似点的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税亩、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一起进行总结归类,整个古代史民族关系处理方式(战争、和亲、册封、行政管辖),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以方位分类(东北、西北、西藏、西南、台湾)总结。也有横向比较的问题,如:百家争鸣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则是以横向联系为主,把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分析,例如: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和对世界的不同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对比,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也有纵向比较的问题,如: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异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或一战期间),新思潮的萌发、新文化运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等,里边“新”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2

  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生产模式: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 个体农耕

  时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土地制度:

  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⑵商 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⑶封建社会:

  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

  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

  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2、纺织 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陶瓷业:

  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三、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古代商业发展:

  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②周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

  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⑥明清: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重农抑商” 政策

  ⑴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

  ⑵影响:

  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

  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政策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⑵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⑴产生: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

  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⑵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3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4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5

1.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我坚持“全、准、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问题并不难,但考查很细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材中的导言、正文中大小字、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课下小字注释、书后大事年表及其他隐性知识(如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等,复习时要面面俱到,不可偏废,要强记、记死,使之成为提高考试成绩的新增长点。以《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为例:(1)正文知识点:时代特征、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条件、经过、标志)战国兼并战争(战国开始的标志、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民族融合(途径、意义)(2)插图:地图《春秋大国争霸图》《战国兼并形势图》(图中包含诸侯国、战役地点、少数民族分布),图片《马陵道遗址》《长平之战遗址》(3)“楚王问鼎”的文字材料。(4)小字注释“王畿”。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很多,必须做到没有遗漏。

2.在记忆基础上对历史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即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把握好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为例:(1)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异同点。(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因素。(3)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消亡的民族,新兴起的民族)(4)成语反映的历史背景,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问鼎中原、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讲解中要注意处理好常考知识、热点知识、冷点知识(理论上不考的)。常考知识就是过去的高考以及平时的训练经常考到的知识,热点知识就是连续几年高考一直出题的知识点及与今年时政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要照着教材给学生点出来。

3.指导学生处理好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课堂主要以听为主,同时也要适当做好笔记,预习中所遇问题的讲解、教材内容的延伸性分析、课堂上感觉比较模糊的内容都应该记下来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的依据。要在课后及时看书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浩瀚庞大,这个过程是非常耗时耗力的,解决方法就是少量、快速、多遍的不间断学习。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的学习,不可一曝十寒,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的,也是的办法。要求学生把历史知识化整为零,一节课的知识点分开掌握,每段时间不要太长,大约5-10分钟,这样零散的时间容易挤出来,也容易集中注意力。然后在第二天要回忆一下,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没有漏洞。第三天再回忆巩固。然后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再回顾一下,可以很简单的看一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去点一下以激活学习思维;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再好好的回归教材。将该掌握的内容完善起来,克服平时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看,考时却处处感觉生疏的现象,形成平时不考时“大忙”、小考时“小忙”,大考尤其是高考时不忙的良好状态。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随着高考的到来,山东的文科生也开始复习历史这门科目了,复习历史学科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必修三历史必背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必修三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