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高中必修三的历史知识很丰富,不仅能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事件,还能感受历史伟人精神风貌。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1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这个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因材施教”。(“克己复礼”的意思是令自己的言行思想符合礼的要求),与“以德治国”的观点相似;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荀子,政治思想:儒法并重、礼法并施。其提出的主张有“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道家: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齐物。

3.墨家: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等。

4.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曾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的立场与“君主”的立场相似。)

5.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考点3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贯通明“理”;“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王守仁主张良知就是理,致良知。

考点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主张: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都主张发展工商业;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2)不同之处: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思想,代表作《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弊书》;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作《船山遗书》。

2.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作用:明清批判思想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对后世民众有启蒙作用。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张“德”“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主张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无为)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主张严刑峻法,更适应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以上材料均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3

国际联盟含义: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盟约中各国达成一致的内容包括:维护和平塬则、非战和裁军塬则、集体安全塬则和委任统治塬则等。

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塬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

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6、盟约塬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1、活动:

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2、评价: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塬因)。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4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60、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冲击两极格局,促世界格局多极化------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

参见笔记。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_)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1948年,柏林危机是“冷战”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④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经过: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3)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③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动了日本经济发展;③重视科技和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④战后民主化改革。

(2)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①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2)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中国成世界政治大国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5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体的特点: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权力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①公民大会: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三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_精选范文网

高中必修三的历史知识很丰富,不仅能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事件,还能感受历史伟人精神风貌。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