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
相关文章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勤奋。你想拥有勤奋吗?但愿你,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幸福的链条,一生为你滚出无限的幸福。这也像学习一样,你想要好成绩就得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必修三的单元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 1
一、何谓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对称。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满足生产者及其家庭需要的经济形式。
二、自然经济瓦解
1.原因:鸦片战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表现: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3.完成:教材没有明确说中国自然经济什么时候完全解体,不过据推测最早也要三大改造完成
三、1846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下降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主要)
② 农民贫困、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导致中国购买力下降
③有的洋货不符合中国消费习惯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 2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 3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_激化。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导致与民众对立严重。
2.特点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3.作用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②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
1.原因:
根本原因: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
直接原因:_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结果:清朝战败,_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 4
1、紧扣考试大纲,自主探究,构建独特的知识网络体系
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考试大纲有着准确的认识,通过考试大纲的内容规定和例题说明来明确自己复习的总体思路。在这种自主探究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网络体系,以引导后期的循坏复习。
2、回归课本,根据历史时代特征,抓住历史主干知识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经常翻阅必修课程的课本,做到以课本为主,参考书为辅,以此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领悟力。按着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历史主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主流方向,这种学习方向有利于掌握重点知识。
通过以上的时代特征可以得出世界近代历史的主干知识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最终形成。其重点知识体现在政治上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经济上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文化上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等。智者应借力而行。
3、进行周期复习,做到查漏补缺,避免盲区知识点影响成绩
历史学科知识庞杂,内容繁多,为了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同学们在理解记忆历史知识的同时,要做好历史学科的周复习、月复习计划,争取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由于时间紧张,同学们在周复习、月复习中,应结合自己考试中遇到的盲区知识点展开深入的学习,通过周期复习既深化了旧知识,又做到了知识漏洞的查漏补缺,也就会降低盲区知识点影响成绩的几率。
4、多做典型试题,训练解题思维,并做到错题回顾
试题是考验我们学习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在后期的学习中,要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可以总结历史考查的主干知识,从而在短暂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的复习;还可以总结出历史最新题型的变化,
如按时序考查历史知识的试题、表格类试题、解读类试题、论述类试题都是近几年比较新颖的题型,需要同学们去分析,以归纳解题思维,从而迎接高考。同时,同学们对做过的试卷不要轻易丢掉,要保留到高考前夕,以做到错题回顾,强化训练。
5、结合历史热点紧贴时代思路复习
历史热点包括周年热点、长效热点、时事热点等,同学们在学习中要针对不同的热点有自己的总结,把热点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挂钩,这样就会从容应对热点引导下的试题。
6、加强研究性学习
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课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历史学科能力综合培养的学科内综合性专题的研究。
总之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认识历史问题。同时要利用讨论、辩论、研讨、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还要借助于地图。做到历史与地理不分家。熟悉古代的事件发生在哪里,是谁主导的。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考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
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 5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60、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冲击两极格局,促世界格局多极化------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
参见笔记。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_)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1948年,柏林危机是“冷战”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④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经过: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3)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③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动了日本经济发展;③重视科技和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④战后民主化改革。
(2)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①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2)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中国成世界政治大国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阅读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