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 1
分类整理法
有很多章节存在大量的概念或某些结构,将这些概念或结构分类整理尤为重要,否则会显得比较混乱。如复习到细胞器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这些细胞器进行分类:有无膜结构(单层膜和双层膜)、有无核酸或遗传物质、是否与能量转换有关、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动植物细胞中作用不同的细胞器、能否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是否含有色素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再如遗传规律部分,可以按照性状类和交配类将众多的概念进行分类,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再如染色体、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等,通过分类比较可以切实掌握其内涵。
图解归纳法
如果说分类整理法适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图解归纳法就适合于掌握原理和规律类知识。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和高等动物的生命调节过程等知识就适合于用该种方法进行复习。其实高考题中就有很多图解类题目,如果不掌握读图的方法就很难自如地解答这类题目。那么如何读图呢?首先,要知道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图解中,有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等结构,以及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物质;然后,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同学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遇到过程类的知识,即便教材中没有图解,也可以尝试着将这个过程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要对图表累知识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联想迁移法
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看起来是孤立的,但很多知识存在着共性。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联想迁移法进行掌握。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这两种生物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相同的优点:有明显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子代数量多、易于培养等,可以通过联想迁移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其实,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也可以运用,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内有三条21号染色体,某孕妇经过检查发现胎儿的细胞内某种染色体多出1条或几条,医生应该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联想迁移法进行解答。
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例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 。
串联复习法
复习时 ,应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只是有全面的理解 。例如有关蛋白质的只是主要分散于第一 、二 、五章中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基本单位 、合成场所 、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 、吸收和代谢等 ;第五章谈到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物过程 。
记忆方法也应多样,可采用"五官并用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分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网络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如采用"谐音记忆法",原核生物中有惟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又如下面的内容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氮(N)磷(P)硫(S),假(K)爱(Ca)美(Mg),可联想为氮磷硫是一个人,假爱美;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B)新(Zn)绿(Cl)木(Mo)桶(Cu),可联想为一个小孩手拿一根铁棒猛碰一个新的绿色的木桶;色素层析(从上到下):胡耶(叶),ab也;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可记为:甲借(缬)来(赖)一(异)本(苯)亮色书(苏)。
其中"网络记忆法"是夯实基础常用的方法,是对每节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初步构建以节为单位的知识网络,其实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过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顾、理解和再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时要注意三点:
知识记忆的网络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要留有今后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自我检测的余地,全写出来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导致在今后的回顾中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
对于空白地方的内容,可注明在_教材Y页,便于自己快速查找。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 2
高中生物课是学习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相关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高中生物在高考时的分值不高,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有的同学因轻视对高中生物的学习,还有同学觉得高中生物好学,只需要考前背一背就行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高中生物不是靠背就能解决问题的。
学好高中生物第一点就是教科书要熟记于心。
高中生物,可以说是掌握了高中生物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高中生物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高中生物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学好高中生物第二点就是要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数于抽象,同学们学高中生物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二)抽象问题形象化。
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高中生物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
学好高中生物第三点就是要掌握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高中生物课前预习。可以具体分节预习;也可以在一个学期开始前将整本书自学一遍,再配上一本合适的练习册(所谓合适是指基础性,在这个阶段切勿追求难!)。
然后是高中生物课中听讲,要懂得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抓住重点。
接着是高中生物课后作业。要求要独立完成和及时完成,在及时的基础上独立才是最有效的巩固。最后是课余运用。生物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不妨用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一下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物现象。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 3
名词:
1.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
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
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①场所: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
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 (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①场所: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 O2和酶: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
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
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
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 38ATP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
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 4
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
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
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 5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放大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样品DNA序列。
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在进化、发育、遗传等过程中的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