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 1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政治上,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
(2)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3)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4)1950年至1951年在全国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4.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 2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习俗的继承
(1)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影响和地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2.传统建筑的继承---文化价值和地位 (1)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2)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化价值和地位: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历史,蕴藏丰富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1)外延: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2)地位和影响:
①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和影响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从必要性看:
①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注意怎么分辨)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对待传统文化,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反对“守旧主义”。 ★每日一练提示: 6. 2009年2月17日,由卡迪夫孔子学院主办、卡迪夫大学中国学联协办的“2009卡迪夫中国文化艺术节”在英国威尔士地区首府卡迪夫市隆重举行,为期三天,包括中国当代画展、大型春节文艺晚会、中国电影之夜、中国文化作坊等。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试说明举办中国文化艺术节的依据和意义。 提示:(1)依据从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来分析,包括:P9;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的来源和特点。
(2)意义即文化交流的意义:既有利于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又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7.2009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凌孜、叶剑英的女儿,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将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的日子设为“中华母亲节”。她说,孟母教孟子成为中国的“亚圣”,是历代教育的典范。“百善孝为先”,孝道教育是中国文化的起始点。
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 3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教案一)
1.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4)财政支出;(5)财政支出的构成;(6)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3)税收的种类;(4)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1)纳税人;(2)负税人;(3)依法纳税。
考点一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职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措施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 合理确定财政收入比例
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例。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的关系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2)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建设,支持某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体如下: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经济滞缓、需求不足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供给能力不足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抵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都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点拨 判断财政政策的技巧
财政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在国民经济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应用
经济运行状况
对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货币发行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快速辨别财政的三个作用的技巧
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
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 4
(一)商业银行
1、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水平。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2、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3、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二)、投资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则安全性较小。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2、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之所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3、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
4、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在我国,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近几年还出现分红保险等新险种。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购买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 5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政治必修4知识点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