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
相关文章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 1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称霸世界的野心。(广 东 高 考 在 线 微 信 平 台 整 理)
②概况: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开会
③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④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⑤影响: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贸易。
二、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①内容:
①国际金融组织及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员国义务:认缴资金——决定投票权。
②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制度—美元以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
(2)作用: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的霸主地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①成立的时间:1947年
②性质:国际多边协定
③目的: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④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①构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②影响:顺应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三、欧洲联盟
(1)欧洲共同体到欧盟的发展进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
1993年,欧盟成立
(2)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共同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政策、统一大市场、欧元
(3)欧盟初具规模:欧元的诞生(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
(1)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建立: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成立。
②性质:单一的经济组织
③影响:三国间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五、亚太经合组织
(1)建立:1989年,在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2)扩大: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加入该组织
(3)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4)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
六、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时间:2001.11.11
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作用: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意义: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1)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推动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疏通了流通渠道。
(3)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4)影响:
积极方面:?①能有效的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②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
③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5)展望: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 2
1、民间手工业的形式: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②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③隋唐:恢复和发展
④两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⑤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⑥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花楼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 3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
(4)“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①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 5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即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小结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