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的区别,是前者受了苦会抱怨,会诉苦,后者却讷讷不能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 1

第一、学会寻找线索,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注意寻找线索。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都是采用专题形式教学,每个专题都会有自己的线索。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理清每个专题的最基本线索,然后顺着最基本线索进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识树。在理清每个专题自己的线索后,再寻找各个专题间的线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比如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第二、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重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运用。上课的时候还是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课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 2

1.学好历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历史属于文科性质,那么背书是前提条件,如果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历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别难的。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细背背,把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记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复看,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记牢,没记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诵。

2.学习历史最好要有兴趣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也都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没掌握这科的精髓,题目做了一堆,原题目出现都不会,根本原因就是书没看透、题没做透。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 3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 4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实践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4)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起义(过程):略

3、结果(影响):

(1)各省纷纷独立。(2)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民国成立。

1、时间、地点、国旗、纪元。

2、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临时约法》

①目的:根本是维护民主共和;直接是限制袁世凯专权。

②内容:国家主权、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体制的原则(三权分立);政体形式是内阁制。

③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2)经济上:颁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或措施。

(3)社会风俗:颁布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的法令。

(4)外交上:《告各友邦书》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清政府覆亡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地里程碑。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2)有了一个统一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

2、清政府的覆亡主要是三股势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袁世凯北洋军等。

3、袁世凯能够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1)袁世凯自身的实力、政治野心和心计。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 5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的区别,是前者受了苦会抱怨,会诉苦,后者却讷讷不能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1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中国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