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 1

1.近代:1840年至1949年

变化表现:

(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

(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

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

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

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2)仁人志士的推动;

(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

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

4)风俗习惯:

(1).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

(3).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

(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 2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 3

【古代中国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前,世界;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①丝织-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_案精美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烧制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 4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1、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

时间:1640年。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

2、确立:

(1)基本确立:《权利法案》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等。

3、最终确立:《王位继承法》

4、结果: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补充:议会至上的实质是法律至上。

二、代议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制的演变

光荣革命前是国王的咨询机构——枢密院;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阁的权限:

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做最后的决定,按议会的政策行驶最高的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

3、首相的权限:

(1)组建内阁,任命内阁大臣、政府成员等重要官员

(2)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3)通过议会多数党控制议会的运作

(4)接受议会的监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三、英国代议制的完善

1、议会改革

(1)原因:

①工业近代化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世纪早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工业资产阶级拥有经济上的地位,但政治上却无权。因此,他们为了谋取政治上的权利而积极斗争;

②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特别是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上的权力积极配合和支持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③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④旧的选举制度弊端严重。

(2)内容:

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

(3)影响:

①进步性:经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

②局限性:工人、农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这进一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醒,走向了公开政治斗争的形式。(1836年英国工人为争取参政权力而爆发了宪章运动,但最终失败)

(4)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1832年)(议会是万能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使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从1688年--19世纪70年代前,这一时期是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

2、内阁地位的上升(专横)(19世纪70年代后)

(1)内阁权力膨胀--议会黄金时代的结束(19世纪70年代后)

但19世纪70年代后,议会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由此可见,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恰恰体现了这种“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四、补充: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代议制为基础。有三个重要机构:国王、议会、内阁。

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2)责任内阁为核心;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国王“统而不治”,是虚君;是国家的象征(元首)。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英国代议制民主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为欧洲和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使英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

(4)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5)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英国海外殖民地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 5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和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劳资间阶级矛盾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

(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建立,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2、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4、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

(1)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符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巴黎公社具有偶然性)

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