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
相关文章
在学校我们要做到: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小编带来了高一历史必修复习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 1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 2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 3
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
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2、时间:
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
②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③1871年5月28日,巴黎工人失败。
3、措施
(1)政治上:
①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
②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
(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
4、性质: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
5、失败原因:
(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_资产阶级的实力。
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7、经验教训
(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_资产阶级统治。
(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 4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③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 5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⑴背景:汉高祖为避免重蹈秦朝速灭的覆辙,巩固新建政权
⑵内容: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即郡县,国即封国)
⑶影响:随着分封的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⑴三省六部及职能:中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⑶评价:
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3.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⑴措施: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⑵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是地方行政区,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⑶意义:
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⑴目的:网罗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⑵选官制度:①汉朝----------察举制
★依据:孝廉(才能和品德)
★方式:由下而上推荐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依据:士族门第
★影响: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成为其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③隋唐时期--------科举制
★隋朝建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意义:①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文学的繁荣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以严格的考试方式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⑥后期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创新,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参考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