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 1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原因:内因:①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是根源;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

外因: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②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3、表现:

(1)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1989年

(2)德国统一

(3)苏联解体,1991年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主要影响: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冷战”结束后,新矛盾新冲突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

2、表现(1)美国轰炸南斯拉夫

(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多极化的表现:①1993年欧盟的建立;

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

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单元小结: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了。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 2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 )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 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 4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 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_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C、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第三共和国的成立,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民选供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经济建设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失败

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_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的经验教训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 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结果:_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 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 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

攻打东宫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

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一历史常考必背知识点分析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中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