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 1

一常见题型

1.文字叙述型

文字叙述型是采用文字对化学实验步骤和实验中获得的事实进行描述,根据描述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

2.框图题

框图题是用线和框对所做的实验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事实进行系统化和简明化的表示方式,它能直观、明了和系统地反应实验过程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

二解题思路

在解推断题时,我认为首先应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找出明显的条件和隐藏的条件;其次通过性质特征、反应现象等确定某一成分的存在,并以此做突破口,然后再从突破口出发向外扩展,通过正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解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初中化学推断题的突破口主要有以下六类。

1.物质的组成

在初中化学推断题中,所有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或含有同一元素的物质,范围十分有限,非常有利于锁定推断范围。

(1)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

①H2O2和H2O。

②CO2和CO。

③KMnO4和K2MnO4。

④Fe2O3和Fe3O4。

在中考中尤其容易考查有关H2O2和H2O, CO2和CO的推断题。

(2)某些物质中含有同一元素

①H2O2、H2O、O2。

②C、CO、CO2、CaCO3。

③CaCO3、CaO、Ca(OH)2、CaCl2。

④NaOH、Na2CO3、NaHCO3 、NaCl。

2.物质的性质

(1)颜色特征

①蓝色沉淀:Cu(OH)2。

②红褐色沉淀:Fe(OH)3。

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④黑色固体:CuO、Fe3O4、MnO2、C、Fe粉。

⑤红色固体:Cu、Fe2O3。

⑥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Fe(NO3)2。

⑦黄色溶液:FeCl3、Fe2(SO4)3、Fe(NO3)3。

⑧蓝色溶液:CuSO4、CuCl2、Cu(NO3)2;

(2)状态、气味特征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HCl、SO2。

②无色无味气体:H2、O2、CO2\CO。

③无色有毒气体:CO。

④无色液体:H2SO4、H2O2、H2O、C2H5OH。

3.特征反应

(1)O2的特征反应:能使的带火星木条复燃。

(2)CO2的特征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2O的特征反应:能使无水CuSO4变蓝。

(4)能使CuO由红变黑的物质:C、H2、CO。

(5)在空气中燃烧有H2O、CO2生成的物质:CH4、C2H5OH。

4.反应条件

(1)高温:高温煅烧CaCO3;C和CuO高温反应;CO和Fe2O3高温反应。

(2)通电:通电分解H2O。

(3)催化剂:H2O2的分解、 KClO3的分解。

(4)点燃:点燃条件很容易确定反应物之一是O2,加热条件的反应较多,无典型特征,不易准确确定具体物质。

5.物质的用途

(1)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CH3COOH。

(2)发酵粉主要成分:NaHCO3。

(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4)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MgOH)2、Al(OH)3、NaHCO3。

(5)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

(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Ca(OH)2。

(7)食品干燥剂:CaO、Fe粉。

(8)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6.化学之最

(1)地壳中、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4)产量最高的金属:Fe。

(5)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最常用的溶剂:H2O。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 2

(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2)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

(3)归纳演绎

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

(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

(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 3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

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

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

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

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 4

酮和醇可以用金属钠鉴别。

鉴别的原理是: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在醇和酮的样品溶液中分别加入吸干水分的金属钠块,发生气泡产生现象的即为醇,而酮不会和金属钠发生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

扩展资料

酮和醇的区别如下:

1、结构不同

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而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酮可分为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饱和酮和不饱和酮。

2、化学性质不同

醇羟基的氧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氧能利用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所以醇具有碱性。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机酸酯。

酮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Perkin反应、Knoevenagel反应等。

3、沸点不同

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 5

(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TAG标签: 方法 经验 技巧

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分离附典型例题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化学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1.明确学习化学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