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方程在平时学习以及考生都非常重要。小编在此整理了化学方程式配平 高中,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 1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 2
1.实验联想法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例如,在加热和使用催化剂(MnO2)的条件下,利用KClO3分解来制取氧气。只要我们重视实验之情景,联想白色晶体与黑色粉末混和加热生成氧气这个实验事实,就会促进对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反应规律法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首先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2FeCl3+Cu=CuCl2+2FeCl2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3.索引法索引法是从总体上把学过的方程式按章节或按反应特点,分门别类地编号、排队,并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方程式系统。利用零碎时间重现这些卡片,在大脑皮层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4.编组法索引能概括全体,而编组能突出局部,是一种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补充,异曲同工。例如,关于铝元素的一组方程式是:①AlCl3+3NH3•H2O=Al(OH)3↓+3NH4Cl②Al2O3+2NaOH=2NaAlO2+H2O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④Al(OH)3+NaOH=NaAlO2+2H2O⑤Al2S3+6H2O=3H2S↑+2Al(OH)3↓
5.口诀法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在使用时脱口而出,有时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编成某种形式的便于记忆的语句,这就叫口诀法。例如:①Al2O3+2NaOH=2NaAlO2+H2O本反应口诀为:二碱(生)一水,偏铝酸钠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这个反应的口诀是:三铜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诀法的进一步演变就成为特定系数编码法,“38342”就是此反应的编码。
6.对比法两个反应,在原料上有相同之处,但反应结果不尽相同,为了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对比记忆法。例如: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7.关联法对比法是横向比较,而关联法是纵向联结。如,有些反应或因本身的相互关联,或因工业生产上的安排彼此间不无内在联系。如: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
8.特别对待法特别对待法也称重点记忆法。由于矛盾的特殊性,有的反应好像不按一般规律进行似的。例如:由于Al3++CO32-的水溶液会发生强烈水解,故明矾与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是:3CO32-+2Al3++3H2O=2Al(OH)3 ↓+3CO2↑可是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间的反应却不生成氢氧化铜,而是生成碱式碳酸铜:2Cu2++2CO32-+H2O=Cu2(OH)2CO3↓+CO2↑像这样的比较特殊的反应,我们应重点进行记忆,辟“专案”处理。
9.组成结构分析法对于某些反应物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反应,特别是某些有机反应,为了在理解上深刻记忆,宜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例如:2Na2O2+2H2O=4NaOH+O2↑(1)在 Na—O—O—Na中有个“—O—O—”过氧键,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断裂 Na—O—O—Na→Na—O—Na+[O];(2)Na2O+H2O→2NaOH;(3)2Na2O2+2H2O=4NaOH+O2↑。 具体方式
1.分类记忆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比如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有以下通性:
a.一般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CO2+H2O=H2CO3。
b.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CO3+H2O。
c.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SO2+Na2O=Na2SO3;CO2+Na2O=Na2CO3。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卤素的单质(X2)具有以下通性:a.都与金属(Na、Fe、Cu等)反应。b.都能与氢气反应。c.都能与水反应。d.都能与碱反应。我们只要抓住其通性,就可记住一大片方程式。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主线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元素主线有两条:
(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我们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把高中所学的绝大多数物质串起来,更有利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建立知识网络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3.特例记忆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OH)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OH)3+ NaOH=NaAlO2 + 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两个方程式经过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Al(OH)3即可得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 NaAlO2+3H2↑。知道了这两步反应过程,同学们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加深记忆。再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是分两步进行的,道理一样,这儿不再赘述。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我们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对其多联系多分析,挖掘其“特殊”背后的东西,搞清其“特殊”背后的“不特殊”,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
4.“特征反应”记忆:
抓住官能团,记忆不再难对于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宜采用特征反应记忆法。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5.“混脸熟”:常见面,反复练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仁兄”,此话有道理,任何事情或个人碰到的次数多了也就变得熟识了。所以“多次见面,混个脸熟”对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啻是一个好的方法。多次见面重复记忆有助于把暂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怎样“混脸熟”呢?一句话:
常找零碎时间,反复练习。下面举例的这种方法需要老师的参与,你可以跟化学老师推荐这种做法,只要方法有效,相信老师很愿意参与的,师生互动,还能让记忆更长久。具体做法是:
(1)完形填空:老师把高中所有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类,印制成讲义,讲义中要求书写的方程式只列出反应物,其余留空。而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完形填空”:注明反应条件、写出生成物并配平方程式。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集中时间集中来做。
(2)卡片练习:在“完形填空”的基础上,老师筛选出那些同学们易错,难以记忆的方程式做成卡片,每张卡片包含三到五个方程式。卡片准备好后,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学生个别练习,也不太占用时间,今天三五个,明天七八个,练了讲,讲了练,久而久之,同学们与方程式见面的机会就多起来,混个脸熟也不成问题啦!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有的是提供具体的记忆技巧,有的只是提供记忆的思路,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我们多层次运用,多管其下,反复练习,那么记忆化学方程式将不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 3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 4
1、3Cu+8HNO3 ==3Cu(NO3)2+2X↑+4 H2O,求X的化学式为。
2、R+3O2==2CO2+3H2O 求R的化学式为。
3、4K2Cr2O8==4K2CrO4+2R+3O2 求R的化学式为。
4、a C3H6+b O2==c CO2+d H2O 找出a、b、c 之间的等量关系。
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而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行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
(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适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还原剂(或氧化还原产物)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拆分。
以上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应用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配平,首先要观察其反应方程式的特点,然后再确定适当的配平方法加以配平。一般来说,观察和配平的顺序为:有氢看氢,无氢看氧。原子团优先配平,单质最后配平。
由上述可知,配平有法,但无定法。对于同一个反应方程式,可能用不同的方法去配平,有时又甚至几个方法同时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应多多练习,方可熟能生巧。
有关几种常用元素价态口决表: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铜汞二价最常见。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 5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 ,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此可得1NH3+O2——NO+3/2 H2O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1NH3+5/4O2——NO+3/2 H2O
第四步:取最小公倍数相乘 4NH3+5O2===4NO+6H2O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知识内容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