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
相关文章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频率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物质常见颜色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 1
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为22.59×10?kg/m?
世界上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为0.535×10?kg/m?
世界上最硬的金属是铬,莫氏硬度为9,仅次于金刚石10。
世界上最软的金属是铯,莫氏硬度约0.5,而指甲的莫氏硬度约为2~2.5。
世界上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38克金拉成的细丝可从北京沿铁路到上海。而5万张金箔只有1毫米厚。
世界上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为汞的59倍。
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 2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
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
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aOH==Na+ + OH -
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a2SO4==2Na+ + SO42-
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铮?悍材芨?钇鸱从Γ??裳魏退?难趸??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 3
知识点归纳
01
标准状况条件
(1)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kPa、25℃时等。
(2)若给出的是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则求微粒数与外界条件无关。
例如:
11.2L N2 含有 N2分子数为0.5NA(x)
解释:未注明标况,不能用22.4L/mol数值进行计算。
标况下22.4 L以任意比例混合甲烷和丙烷的混合物分子数为NA(√)
解释:混合气体的计算。因为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所以可以认为混合气体是其中的一种进行计算。1mol甲烷的分子数为NA,1mol丙烷的分子数为NA,则1mol甲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也为NA,
如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CO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约为6.02x1023(√)
常温下32g SO2气体中含有0.5NA个 SO2 (√)
02
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HF,己烷(C6H14),辛烷(C8H18),二氯甲烷(CH2Cl2),三氯甲烷(CHCl3),四氯化碳(CCl4),HCHO,苯为液态或固态等。
如: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x)
解释:如果是液态的物质则不能用22.4L/mol这个数值来进行计算。四氯化碳为液态,故错误。
03
微粒问题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Ar等为单原子分子,Cl2、N2、O2、H2、NO为双原子分子,O3为三原子分子,白磷(P4)、NH3为四原子分子等。
★所求微粒个数与微粒种类必须一一对应★
★要注意特殊物质摩尔质量:
1H:1;2D:2 ;3T:3;
H2O:18g/mol;
D2O:20g/mol;
T2O:22g/mol;
18O2:36g/mol;
a37Cl :60。★
例如:
1mol氦气含氦原子数为2NA(x)
常温下48g O3 含氧原子数为3NA(√)
10g重水里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1.8g重水中含有NA个中子(x)
解释:重水为D2O,相对分子质量为20g/mol,1个D2O所含中子个数为10,则1.8gD2O的物质的量应小于0.1mol,1.8gD2O所含中子个数小于NA。
04
晶体结构/化学键数目
常考:SiO2、Si、CH4、P4、CO2、石墨烯、石墨、金刚石
(1) P4(白磷):1mol白磷含4mol磷原子、6molP-P键
(2) SiO2 晶体:1mol硅原子形成4molSi-O键,需要2molO与之成键
(3)金刚石: 1mol碳形成2molC-C键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每一个碳原子与周围的四个碳原子形成一个正四面体,所以正四面体中心的一个碳原子形成4个C-C单键,该碳原子对一个C-C单键的形成的付出是1/2,所以,正四面体中心的这个碳原子参与形成的C-C单键数目相当于4x1/2=2,故金刚石中,1mol金刚石可以形成2molC-C单键。】
(4)石墨:1mol碳形成1.5molC-C键
例如:
31g白磷含0.25NA白磷分子1.5NA个P-P键 (√)
iO2 晶体中1mol硅原子与2NA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
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A(x)
解释:甲醇的结构为CH3OH,氢原子数为0.4NA的甲醇分子为0.1 mol,含有0.5molσ键,故错误。
05
氧化还原反应
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
如Fe与氯气反应,Fe、Cu与硫反应,氯气与NaOH或H2O反应,Na2O2与CO2或H2O反应等。
2Fe+3Cl2=(点燃)2FeCl3
2Al+3Cl2=(点燃)2AlCl3
【1molFe或Al与足量Cl2反应金属失3NA个电子】
Fe + S=(△)FeS
Cu + S=(△)Cu2S
【64g Cu与足量S反应铜失1NA个电子】
Cl2+ 2NaOH=NaCl+ NaClO+ H2O
Cl2+ H2O ⇌ HCl+ HClO
【1mol Cl2与NaOH或与H2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1mol Na2O2与CO2或与H2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06
电离、水解
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例如
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A。(x)
解释:铵根离子水解生成NH3·H2O,其数量小于0.1NA,故错误。
07
特例
O2存在着与N2O4的平衡。
例如:
2NO2⇌N2O4则标况下4.6g NO2小于2.24L。
高考链接
1、【2017年高考新课标2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A
.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解:A.铵根易水解,所含NH4+数小于0.1NA,故A错误;
.n(Mg)=
=0.1mol,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则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0.1molMg参与反应转移0.2mol电子,即0.2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mol,即0.1NA,故C错误;
D.H2+I2=2HI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故选D.
2、【答案】A
【解析】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n(CH2)=m÷M=14 g÷14 g/mol=1 mol,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H)=1 molx2xNA=2NA,A正确;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H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铁是变价金属,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A,C错误;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D错误。
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 4
1、根据反应环境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2种情况:
(1)固态置换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固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气体发生的置换反应。
(2)液态置换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
2、根据元素性质分类按元素的性质划分,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按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划分,同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与不同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
4、根据物质类别分类按物质类别划分,单质与氧化物间的置换和单质与非氧化物间的置换。
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 5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2.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3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6.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4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1.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中考化学题型与建议范文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