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 1

内因

化学键的强弱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例如:在相同条件下,氟气与氢气在暗处就能发生爆炸(反应速率非常大);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反应速率大);溴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反应速率较大);碘蒸气与氢气在较高温度时才能发生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又分解(反应速率较小)。这与反应物X—X键及生成物H—X键的相对强度大小密切相关。

外因

1.压强条件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若体积可变,恒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减小。因为体积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减小。

2.温度条件

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

3.催化剂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却改不了化学反应平衡。

4.条件浓度

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要想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必须先获得自由,即: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必须断裂。化学键的断裂是通过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来实现的,并非每次碰撞都能是化学键断裂,即并非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很少的。

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才有可能撞断化学键,发生化学反应。当然,活化分子的碰撞,只是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并不是一定发生化学反应,还必须有合适的取向。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和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即活化分子的数目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可以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则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大。

(注: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

5.其他因素

增大一定量固体的表面积(如粉碎),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 2

一、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初三两个班级中,十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三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从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再到水的组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进行了分析。

新教材内容将原先的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部分内容作了一个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学习元素的知识,再接触水的组成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元素的概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实验教学,今年新教材增加了8个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

四、教学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领域内的探索成果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初中化学的教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变化规律,加强学习化学深层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与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学生暑假未补课,较往年相比本届学生少了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新课进度将会很赶。本学期预计结束上册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速度快的话将开展下册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内容,学期末要结束第九单元可能有些困难。面对一个周四个课时的上课时间,说实在的我们初三化学老师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每年都上到最后学校要进行模拟统测了化学还没有上完或者勉强上完。我们老师任重道远,但我会加倍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新的成绩。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 3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

二、常复习,多记忆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要牢记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 4

(1)核心公式:n=N/NA=m/M=V气/Vm=c·V液(V气表示气体的体积,V液表示溶液的体积)

解题思路:

①“见量化摩”:以n为核心,将已知物理量(N、m、V气、c)通过定义式转为n后再转化为所求的物理量;

②明确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离子、电子等)。

如:NH2-中质子数为5.418×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2)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ω)、溶解度(S)

①cB=nB/V液=mB/(MBV液)(单位是L);

②c浓·V浓=c稀·V稀(溶液稀释时,溶质的n不变);

③c=1000ρω/M(ω本身有百分号,溶液ρ的单位是g/cm3);

④c=1000ρV/(MV+22.4m)(标况,VL气体溶于mg水,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3);

⑤c=(c1V1+c2V2)/(V1+V2)(稀溶液混合时,体积可近似相加);

⑥c=1000ρ混(c1V1+c2V2)/(ρ1V1+ρ2V2)(浓溶液混合时,体积不能相加);

⑦ω=m质/m液=m质/(ρ液V液)=S/(100+S)(饱和溶液时可以用S)

⑧质量分数为ω1和ω2的相同溶质溶液混合

相同溶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时:ω混=(ω1+ω2)/2

ρ>1g/cm3的溶液(如硫酸、硝酸)等体积混合时:ω混>(ω1+ω2)/2

ρ<1g/cm3的溶液(如氨水、酒精)等体积混合时:ω混<(ω1+ω2)/2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导

同T、p、V,n1=n2,N1=N2

同T、p,V1/V2=n1/n2=N1/N2

同n、p,V1/V2=T1/T2

同n、T,p1/p2=V2/V1

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式pM=ρRT推导

同T、p,ρ1/ρ2=M1/M2

③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式pV=mRT/M推导

同T、p、V,m1/m2=M1/M2

同T、p、m,V1/V2=M2/M1

同T、V、m,p1/p2=M2/M1

(4)有关气体密度、相对密度和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①ρ=22.4/M(求标况下气体密度)

②d=ρ(A)/ρ(B)=M(A)/M(B)

③=m混/n混(m混和n混分别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

=22.4ρ混(已知标况下混合气体密度)

=M1·n1%+M2·n2%+…+Mi·ni%=M1·V1%+M2·V2%+…+Mi·Vi%

(已知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5)计算中常用的快速解题方法

掌握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快速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 5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常见物质的颜色: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