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高中学生数学有一部分基础差,这些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学习缺乏积极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1

(一)以课标和考纲为基准

查阅得知,二者在知识点的要求和考查上高度一致.其要求都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他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熟悉两本纲领性指导中的用词规则后,便能够完成对重点的基本界定.

(二)仔细研读教材,注意对旁批内容的深究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蓝本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到思考、旁批解释等模块的设计,包括例题习题的设置顺序和数量都是编者精心撰写的,所以,这是判断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

以人教A版的教材为例,有很多思考探究的模块,大多是对知识的再现与深入:

思考1: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选择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

思考2:观察图2.2-3,你能从中找出表示a,c,a2-c2的线段么?

思考3:如图2.2-4,如果焦点F1,F2在y轴上,且F1,F2的坐标分比为(0,-c),(0,c),a,b的意义同上,那么椭圆的方程是什么.

从上述设置来看,教材的重点是对椭圆标准方程中a,b,c三个字母含义的揭示.这一点很契合许多教师在本课设置的重点.

从习题数目和类型来看,本节中共有25题,其中考查求解标准方程的题目5题,考查a,b,c三个数含义的题目7题,对“标准方程”这一重点的考查占到一半.教师对教材分析后,易得到对标准方程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节课的虽简单却重要的内容.

(三)从课堂预设设置重、难点

在王小龙的一节活动探究课上,在课堂反馈中发现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的理解需要一定思考讨论,得出教师设计“定义”这一重点并在生成环节给予详细教学是合理的.观察很多教学实录不难发现,学生在方程推导部分感觉吃力,所以难点的设置也很恰当.

(四)从知识的前后联系出发科学设置重、难点

注重知识的前后间联系,即要了解当前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必修二中已经通过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直线与圆介绍了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选修2-1圆锥曲线一章中的四节内容,介绍了基础性工具――曲线方程的求法,这样之后的推导过程便不会成为学生的理解难点.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2

第一,改变观念,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考试中必胜的条件。对学生来说,当学习被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如果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乐的、愉快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为此,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如在课堂中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尽可能带有新颖性、多样性。而让学生进入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且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适当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拓展应用数学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教师要运用兴趣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运用的多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从热爱开始。

第二,认识初高中数学的不同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学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形成辩证思维。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变化,高中生一定要先分析再适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数学这一高深的自然科学在你的脚下俯首称臣。为此,科学地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分析教材,分析自我,分析未来,然后制订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并能付诸实施,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样才可以对数学的掌握如鱼得水。

第三,曲径通幽,勇于将“畏途”变“坦途”

学习是要吃苦的,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台灯前的寂寞。学习就是学习,学习不是娱乐,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不会做成任何一件事的,学习高中数学更是如此。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条名言用在数学学习上也一样可以成为真理,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上的富足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参考资料的泛滥成灾也成为物质丰富的一大产物,对于这种现象,我想说,不要迷信参考书,参考书不要很多,有一本主要的就足够了。高中学生在学习、复习中时间很有限,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更有限,在这些有限的时间,只要把课本的知识结构知识要点烂熟于心就够了。另外。做一个个人错题集很重要。如果做错了题目,不管发现什么错误,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错误,都收录进来,因为错误并不是更正一次就可以改掉的,相反,有很多错误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犯了,甚至于更多次!学生如果能按照要求去准备这样一个本子,随时收集自己的错误,分门别类,没事的时候就翻一翻,看一看,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3

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从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反函数"这一课时,我先是给学生讲魔术表演的函数模型,魔术师猜牌的表演过程是这样的:表演者手里持有6张扑克牌(不含王牌和牌号数相同牌),叫6位观众每人从他手里任摸1张,并嘱咐摸牌时看清和记住自己的牌号数。牌号数是这样规定的:A为1,J为11,Q为12,K为13,其余的以牌上的数值为准,然后,表演者叫他们按如下的方法进行计算:将自己的牌号数乘2加3后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告诉表演者(要求数值绝对准确),表演者便能立即准确地猜出你拿的是什么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设牌号数为自变量x,以表演者说的计算方法为对应法则,得函数y=5(2x+3)-25,即y=10x-10。①由题意知定义域为{1,2,3,...,13},易算出该函数的值域是{0,10,20,...,120}。由①求其反函数,可得x==y+1,②其中y∈{0,10,20,...,120},x∈{1,2,3,...,13}。当你把x的值代入函数式①所得的函数值y告诉表演者后,他很快就从反函数式②求得对应的x的值。即为你的牌号数。同学们听了以后兴趣马上就来了,没想到居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及时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学生对反函数的定义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转变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非常投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行星绕地球旋转运行录像,描绘出运行轨迹图。(1)行星绕地球旋转的轨迹是什么?(2)什么是圆?(3)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平面内的同一点F上,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动画)(4)若将细绳两端分开并且固定在平面内的两点,当绳长大于和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动画)(5)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当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定点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感图象和声音,让学生觉得形象直观,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4

合理制定三维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学生要知道、了解、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目标和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实现数学科学中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战胜困难的精神、认识数学之美感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合、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合理地制订三维目标,注意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相辅相成。所谓重点,指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新知识,即联动全局,带动全面的重要之点,是学生认知发生转折与质变的地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所谓难点是一节课中学习起来最困难的地方,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知识跨越最大的地方,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这节课中的重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难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倒序相加法”。只有合理制订三维目标和确定好重点与难点,才能围绕三维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制定出出色的教学设计。

创设生活情景,使数学生活化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提高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使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能把新知识巧妙地溶于生活情境中,那将会是学生非常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牢固掌握。而现代教学手段比以往更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教师要敢于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提出: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看看所砌的墙是否经过这条细绳。然后问:为什么若墙面经过这条绳子,所砌的墙就与地面垂直呢?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门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垂直?转动门扇是否还与地面保持垂直,奇怪吗?为什么?到底隐藏着数学上的什么奥秘?由这些亲切真实情景,导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水到渠成了。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5

做好课堂导入设计

首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实际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知识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回想一下打篮球的情景,由于场地限制,在课堂上可以用乒乓球代替篮球,做投篮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篮球(乒乓球)落地时的轨迹,在学生积极参讨论时,引入抛物线的知识。在导入中联系实际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进行导入。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数学史相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先通过提问或者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等,引起学生的敬佩和仰慕之情,然后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期待下展开数学教学,无疑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导入方式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使用。

做好课堂提问设计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因此,教师提问的问题不能是单调、重复的,而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步步深入。最重要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不仅应该了解教材,并且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其次,课堂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如同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一样,提问的方式也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否则,无论教师设计的问题多么巧妙,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根据问题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问可以是直接问答;可以是导思式;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5篇_精选范文网

高中学生数学有一部分基础差,这些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学习缺乏积极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