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历史下册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 1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近现代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

世界史部分: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代埃及、俄国、日本的改革;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近代以来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 2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中-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发动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三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

新疆。1871年,-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⑵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⑶为-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下去。

四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五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⑶为-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下去。

四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五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第六课洋务运动1.运动时间:1

9世纪60-90年代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第七课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第八课辛亥革命1.时间:1911年2.领导人物:孙中山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4.革命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5.早期运动:

⑴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清朝统治,废除君主-,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⑶创办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报刊词中阐发同盟会纲领为“三民主义”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理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7.革命-:武昌起义(1911.10.10)后建立中华民国(1912.1.1)

8.革命结果:-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9.革命意义:成功:-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0.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段。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运动兴起时间﹑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诞生(陈独秀创办)2.领导阶层:中国进步知识分子

3.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斗争目标:-尊孔复古的封建文化。

5.运动背景:

6.运动口号(指导思想):民主、科学。7.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8.主要内容:

⑴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⑵后期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时间:1917年以后

人物:李大钊(第一个向中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创办刊物:《每周评论》(北京,1918年)9.其他:

①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②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

③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④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0.运动性质: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运动名称领导阶级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11.评价: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 3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 完成教材,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七年级历册 第1单元~第4单元

第2周: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第3单元及八年级历册第1单元

第3周:八年级历册 第2单元~第5单元

第4周: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第5单元

第5周:九年级世界历、下册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预测201x年中考试题走向。

(3)学生记忆1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4)课上测试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5)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6)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课下复习安排计划:

(1)早自习再现课上复习的基础知识。

(2)课间抓时间知识点测试。

(3)周周测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4)抓时间补习弱科生,促其全面发展。

(5)精选试题,面批面改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 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一)、时间安排:第6周至第7周: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8周至第9周: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专题(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题(十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

专题(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线索化。

(3)对筛选的试题做到面批面改。

(4)对本学科后进生的试题应更加关注、耐心辅导指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5)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与测试。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综合复习与模拟演练

(一)、时间安排:第12周至第15周: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分析试做三年中考题,进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题走向。

(2)教师精选模拟试题做好模拟演练。

(3)及时辅导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向中考挑战。

(4)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体学生,培尖扩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自由复习阶段

(一)、时间安排:第16周:自由复习、备战中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回归课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识的忘与陌生。

(2)穿插模拟训练。

(3)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学生有信心、有精力冲刺中考。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 4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 5

先说中国历史,中国历史要学好,朝代的时间表你必须要记住,首先是原始社会,然后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注意:在历史书上将春秋战国笼统的作为一个时期,但春秋就是春秋,战国就是战国,比如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而孟子和荀子却是战国时期的人,不要被书本给坑了),秦,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宋朝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大分水岭,要重点掌握)元,明,清。

到了清朝,历史就要从1840年开始记忆,首先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为洋务运动的展开提供了思想的基础,然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洋务派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一次自救运动,其代表的阶级是封建大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洋务运动随之破产,然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1898年戊戌变法,但只持续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有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制政体)。

1919年5月4日,又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分水岭,从1840年到1919年统称为旧民主主义阶段,五四运动往后是新民主主义阶段,其中比较重大的事件是1921.7.24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小阶段大致可以这样分: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十年对峙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是解放战争时期,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19-1956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时间阶段,1956年后,步入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改革放时期。一直至今。

对中国历史的学习要从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这三个角度去分析,注意横纵对比,即与外国同时期的比较,科技艺术可以单分出来学习。

下面说说外国历史。

对于外国历史,首先从希腊罗马说起,古希腊开创了人类民主政治的先河,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巨匠,人文主义思潮就是从那个时期产生的,古罗马则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然后历史直接过渡到15世纪,1496年新航路的开辟,然后开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中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时期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定要记住这两个时间点,至关重要),在思想领域,十四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需要记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步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然后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纷纷过渡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则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阶段一直至今,但是要注意的是,二十世纪的历史分层我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分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要区别对待。

介绍完了大概的历史框架,下面进入重点,如何用十五天搞定高中历史,彻底将中西方历史收入你的脑海中!

首先,请你拿出历史五三和答案,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你抄五三所有的历史答题的答案,一个字不拉的抄到五三上,如果你连这个的耐心都没有,我不认为你高考会有什么前途。

资料推荐: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题汇编(共26份)

这个任务做完大约需要两天,指你手速快的情况下,像我这种懒货花了五天才抄完,抄完后,恭喜你,你开始进入了历史知识的大幅度提升期,在这里我要说一下,为什么我不建议一个专题专题的学,而是让大家直接抄答案,我想说: 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你结合着材料,看题目问题,看答案,总结历史答题技巧,就是题目问你影响,题目让你概括你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答,怎么答,答案该控制在多少字数内,一个题应该回答多少个点!

历史向来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背可以得分,但永远得不了高分,我是个懒人,我历史很少背,或者说我很少刻意的去背一个东西,而是用潜意识去背。

在将五三大题抄完后,请你拿出书,划出你认为很重要的知识,什么很重要,比如一个单元涉及到的具体时间点很多,那么这些时间点就是你要背下来的东西,是不是不多?再比如一个单元涉及到的条约,时间很多,你要背的就是影响和条约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考试考什么你就背什么,而不是历史要求掌握什么你就背什么,高三,我们只服务于考试!

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初步掌握了知识点,我拿一个单元举例子,现在你已经将这个单元的知识通过看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请你拿出五三,找到有关于这个单元的专题,直接做题,错了不要紧,相反错的越多越好,通过选择题的练习,你大致可以知道这个单元考试主要考哪个方面,有了学习的侧重点,选择题错了看答案解析,五三答案解析式个好东西,不光可以帮你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帮你掌握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比如:1941—1943是太平洋战争时期,张骞是南通人。

将五三考点一二三的选择和大题处理完后,请你翻到常考点清单,经过看书和选择题的过程你已经知道的这个单元的知识大概,和考试的考点,现在请通过常考点清单将之巩固,将这个单元出现的时间点记住,常考点清单看两遍,,这个过程相比之抄大题答案,感觉要有趣许多,五三易混点清单则是帮你掌握你学习时易忽略的地方和扫除知识盲区,重点突破和方法技巧则只需看一遍,在脑海里留下一个印象就行。

下面你就可以开始五三AB组题的测试了,选择题做!大题看!迅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有恒心的孩子,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三本书的知识大约花十天就可以完成掌握!这时你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模糊的,总体的历史知识框架,现在请你去书店,买2013年的高考原卷,开始做!知识点出现遗忘就去翻书,速度可以是两天一套,不怕吃苦的孩子可以一天一套,38套2013高考卷做完,你的历史差不多就成型了!

十五天努力过后,你将会腾出大量的时间对其它科目进行集中突破,每天只需要做一套高考卷或者半套高考卷,这个时候的你,历史课已经可以选择性的听,你认为必要你就听,不必要就不听,历史作业有必要写你就写,没必要就不写。

差不多尾声了,高中地理二十天差不多就可以掌握,二十天以后再说,希望我说的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看了看回复,统一解决下大家的问题!

1.十五天是什么概念,是以24小时为单位吗?

答:不是!每天五个小时就行

2.必须买五三吗?用别的习题抄不行吗?

答:不行!我的方法是结合着五三和书来的,有一定局限性,但是缺一不可

3.楼主你的方法行吗?

答:请你自己尝试!

4.关于大题答案怎么抄?

答:抄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直接抄。全抄完后按我的方法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过。

选择题答题技巧

首先选择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历史选择题基本上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时甚至还给你蹦出两句英文,这让楼主万分上火,尼玛,明知道老子英语不好,还欺负我,但是还好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选择题的正确率在90%!

首先选择题分几种,一种是直接给你ABCD让你选一个,一种是给你圈1圈2圈3圈4,让你排除一个,选择ABCD,还有一种最恶心,给你圈1圈2圈3圈4但其中只有两个对,如果给你的题干是文言文,一些历史基础不好的同学基本上就要跪了!但是楼主现在讲解这三种题的答题方法,我会结合着高考真题讲解,讲的不好希望同学们见解!

直接给你ABCD让你选一个的这种题型怎么破?

例题: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答案:A

看到这道题,你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时间1688年

然后你继续想168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光荣革命

所以C直接排除,因为C是1721年才有的

再看B.军权收议会掌握,2B啊你让1689年权利法案情何以堪?

再看D,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战斗,下层人民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保障,真正得到保障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

所以答案A,因为光荣革命的确结束了王权专制,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台面。

看到没有,这么一个小破题考了你多少知识点?还帮你把光荣革命的知识过了一遍,你看!你十五天后能不能达到楼主的程度!

例题: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C

楼主看到这道题首先看到题干有两个很关键的词,中国共产党和独特。

所以A,B排除,因为你得突出答案的独特,A,B貌似沙俄,法国什么的也出现过

D排除,因为中国共产党

所以答案C,看一道高考题就这么简单!做题时要锻炼出化简题干的技巧!有助于你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关于给你圈1圈2圈3圈4这种题,这么做!

例题:在北京曾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圈1:燕国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有贸易往来

圈2:各诸侯国之间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圈3.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圈4.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圈1圈2圈3

.圈2圈3圈4

C.圈1圈3圈4

D.圈1圈2圈4

答案:A

这题直接秒杀!万事无绝对,历史更是如此,圈4直接排除!所以选A

例题:《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首要目的是()

圈1:战乱频繁

圈2.民族矛盾尖锐

圈3.刑罚严酷

圈4.土地兼并严重

A.圈1圈2

.圈1圈3

C.圈2圈4

D.圈3圈4

答案:D

圈1首先排除!因为秦国时中国统一,主要是内部矛盾尖锐!因为圈1不对,所以排除AB.

选项C和D都有圈4,所以证明圈4正确,那么我们只需要看圈2圈3,因为秦朝时统一度量衡,文字,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所以圈2不对!综合下,选D

看懂我的方法了吗?对付这种题,这么作你连知识点的运用都省了一些,即能提高正确率,又可以提高答题速度!

中考初中历史复习资料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