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必考内容2020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 1
分类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 2
形象标识
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党的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团徽上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为金色。红为正红,金为大赤金。“中国共青团”字体为毛体。
团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宗旨
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 3
来瑱被赐死
来瑱在襄阳时,程元振有所请托,瑱不从。及瑱入朝为相,元振遂奏瑱与叛军合谋,致王仲升陷于叛军之手。广德元年(七六三)正月,瑱被削去官爵,流播州(今贵州遵义),赐死于路。因此藩镇对程元振皆切齿痛恨。
叛将田承嗣、李怀仙、李抱忠降唐
史朝义被唐军围于莫州,屡战皆败,田承嗣说史朝义亲往幽州征兵以救莫州,朝义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义母、妻、子于官军。时朝义部将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先降唐,遣其兵马使李抱忠镇守范阳。
史朝义自缢死,安史之乱终
李抱忠镇守范阳,朝义至,不得入城。这时唐军追至,朝义告谕抱忠说大军尚在莫州,自己亲来征兵救援,并责抱忠不顾君臣之义。抱忠说:“天不助燕,唐室复兴,我已归顺唐朝,不能再为反复!”又说:“田承嗣一定已经降唐,不然官军不会追击至此。”朝义听后大惧,说:“我早晨到现在还未进食,难道不能请我吃一顿饭吗!”抱忠遂令人设食于城东。于是朝义范阳部属皆拜辞而去,朝义涕泣而已,独与胡骑数百食后而去。向东逃奔广阳(今北京密云北),广阳不接受;欲奔奚、契丹,至温泉栅(今河北迁安西南),李怀仙派兵追及之,朝义无路可走,遂自缢于林中,怀仙取其首以献官军,仆固怀恩等遂与诸军还。广德元年(七六三)正月三十日,传朝义首至京师,八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以安史降将节镇河北
广德元年(七六三)闰正月十九日,以史朝义降将薛蒿为相州(今河北安阳)、卫州(今河北汲县)、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贝州(今河北清河)、磁州(今河北磁县)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博州(今山东聊城)、德州(今山东陵县),沧州(今河北沧州)、瀛州(今河北河间)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为故地幽州(今北京)、卢龙(今河北卢龙)节度使。当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唐,薛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求效力,怀恩也恐叛军平后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据恒、赵、深、定、易五州分帅河北,为已党援。薛嵩、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等就是安史之乱后形成的第一批“河北藩镇”。
马燧料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既平,回纥登里可汗归国,其所部兵一路抄掠,无所忌惮。郑陈、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想要遣官属置顿(安排食宿),但人人畏惧推辞,唯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尉马燧请行。燧待回纥快到之时,先派人赂其酋帅,约好不要肆行暴掠,帅遂授以令旗说:“如有违者,请你杀之。”燧人为取死刑犯者为侍从,小有违令,立刻杀之。回纥兵相顾失色,过其境者皆拱手遵约束。抱玉以为奇,燧因对抱玉说:“我与回纥交谈,得其实情。仆固怀恩恃功骄横,其子玚好勇而轻率,今内树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薛嵩四帅,外结交回纥,一定有并吞河东、泽潞之意,应该严加戒备。”抱玉以为然。
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
梁崇义以羽林射生从来瑱镇襄阳,累迁右兵马使。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深得士心。来瑱入朝后,命诸将分戍诸州,瑱死,崇义从邓州帅戍兵归,众皆推崇义为帅。崇义遂杀左兵司使李昭等,并以其状奏闻朝廷,代宗不能讨,广德元年(七六三)三月一日,竟以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崇义上奏改葬来瑱,并为其立祠,自己不居瑱厅事及正堂。
改元广德
宝应二年(七六三)七月一日,群臣上代宗尊号为“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十一日赦天下,改元广德。
杨绾、贾至等请废进士、明经,而代以贡举,未行
广德元年(七六三)六月一日,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说:古代选官以行实取之,而近世崇尚文辞。隋炀帝始设进士科,试策文,本朝加试杂文,明经加试帖经,又举人皆令投牒自荐,相习成俗,如此欲返淳朴,崇廉让,怎么能行!请令县令察举孝廉,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朝廷选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时务策三道,上第者即授官,中第者得出者,下第者罢归。乞自今明经、进士与道举并停。代宗遂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所论都与绾同。贾至更建议广置学校,在家乡者由乡里选举,在流寓者由学校推荐。代宗敕礼部具条目以闻奏。七月,杨绾上贡举条目,置秀才科,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五道;国子监举人,如乡贡之法。但多数人认为明经、进士科实行已久,不可遽改,故此事卒不行。
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广德元年(七六三)六月十八日,以魏博都防御使田承嗣为节度使。承嗣把所管内户口,壮者都籍为兵,老弱者耕田,几年间有兵十万。又选其勇健者万人作为自己的卫队,被称为“牙兵”。魏以此而雄踞河北。
吐蕃尽陷河西陇右
唐初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开元年间,相继设置了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每年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垦屯田,供济粮粟,设立监牧,畜养牛马,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安史之乱爆发后,边地精锐之兵都被征发入援,被称为行营,所留兵单弱,吐蕃乘机蚕食,数年间,西北兰州(今甘肃兰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肃东乡)、鄯州(今青海乐都)、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秦州(今甘肃秦安)、成州(今甘肃西和)、渭州(今甘肃陇西)等数十州相继沦没,吐蕃尽占河西、陇右之地。从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以北,皆为吐蕃所占领。
仆固怀恩拒入朝
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回纥可汗是怀恩女婿,恐其合谋袭击军府,故每逢怀恩与回纥往还太原,云京皆闭城不出来相见。怀恩大怒,上表其状,朝廷不理。怀恩遂帅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仆固玚帅兵万人屯榆次,裨将李光逸屯祁县、李怀光等屯晋州(今山西临汾)、张维岳等屯沁州。宦官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说怀恩与回纥连谋,想要反叛。广德元年(七六三)八月,奉仙至长安,奏怀恩谋反。怀恩也具奏其状,请朝廷杀云京、奉仙,代宗两无所问罪,优诏和解之。怀恩自以为安史之乱以来,英勇力战,全家为朝廷而死者四十六人,女又嫁回纥,得回纥兵入援,收复两京,平定河南、河北,功大无比。而反为人诬陷,愤怨满腔,于是上书自讼,谓“臣罪有六:昔日同罗叛乱,臣为先帝扫清之,一也;臣子仆固玢为同罗所虏,得以逃归,我斩之以令士卒,二也;臣二女都远嫁外族,为国和亲,荡平叛乱,三也;臣与子仆固玚不顾生死,为朝廷效力,四也;河北新附,节度皆握强兵,臣抚绥以安反侧,五也;我说谕回纥,使入援讨叛,天下既平,送之归国,六也。臣既负此六罪(按:实系六功),真该万死”其书又指出:“来瑱受诛,朝廷没有明示其罪,所以近来召人入朝,但都不至,实是害怕宦官进谗,被陛下诛杀。郭子仪先被猜忌,臣现在又遭诋毁,弓藏鸟尽,信非虚言。”九月二十二日,代宗遣裴遵庆至绛州慰谕怀恩,并察其动向。怀恩见遵庆后,抱其足号泣诉冤。遵庆遂令其入朝,怀恩许诺。但其副将范志诚认为不可,并说:“公如果信其美言,入朝就会被杀。”第二天怀恩见遵庆,以惧死为辞,请让一子入朝,志诚又认为不可。
吐薯侵入长安,代宗东逃陕州
吐蕃屡次入寇,边将告急,宦官程元振皆不奏闻。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泾州刺史高晖降吐蕃,并引之深入。至邠州(今陕西彬县),代宗才知吐蕃入寇,遂下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子仪留京师闲赋日久,部曲离散,至此召募,才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众,弥漫数十里,渡渭沿山向东进军。子仪派判官王延昌入奏,请增兵,程元振阻之,代宗竟不召见。十月四日,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帅精兵二千败吐蕃于周至西。六日,吐蕃入侵周至,月将又帅兵与战,兵败被俘。于是吐蕃渡过便桥(今咸阳西),代宗仓促出奔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郭子仪闻之,立刻从咸阳回长安,适逢射生将王献忠,迫胁丰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遇子仪于开远门内,子仪责让珙,以兵护十王送至行在。十月八日,代宗至华州,扈从将士不免冻馁。观军容使鱼朝恩帅神策军从陕郡来迎,代宗遂至营中。十月九日,吐蕃入长安,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礼之孙广武王承宏为帝,并改元,设置百官,以前翰林学士于可封等为相。吐蕃纵兵大掠,焚烧房舍,府库市里,长安萧然一空。宰相苗晋卿病卧在家,吐蕃派人舆入宫中迫胁之,晋卿闭口不言,吐蕃不敢杀。六军逃散者,所至剽掠,士民避乱,皆逃入山谷中。十月十二日,代宗至陕郡,百官才有至者。
郭子仪集兵复长安
郭子仪帅三十骑兵从御宿川沿山而东,对王延昌说:“六军将士逃散者大多在商州,今速往收罗,并发武关防兵,北出蓝田攻长安,吐蕃一定会逃走。”过蓝田,遇元帅都虞侯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仪与延昌相谋说:如果溃兵逃至商州,官吏必定逃散而人乱。遂派延昌从直路入商州抚谕之。诸将正纵兵暴掠,听说子仪至,都大喜愿听命。子仪恐怕吐蕃兵追及代宗,遂留军七盘(今陕西蓝田),三日才行。至商州,一路收兵,并武关防兵共四千人,军势大振。子仪乃涕泣告谕将士共雪国耻,收复长安,士卒皆感激。代宗赐子仪诏,恐吐蕃东出潼关,召子仪赴行在。子仪上表说:“臣不收复京城,无面目见陛下,臣如出兵蓝田,吐蕃必不敢东侵。”代宗许之。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劝节度使白孝德帅兵南行赴难,孝德遂与蒲、陕、商、华等州兵合力进击。吐蕃既立广武王承宏,欲掠长安士、女、百工,然后归国。子仪令士卒白天击鼓张旗,夜晚则多燃火,为疑兵之计。吐蕃恐惧,长安城中百姓又骗之说:“郭令公从商州帅无数大军来攻城矣。”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二十一日,吐蕃遂从长安城中撤出。高晖帅百骑东走,至潼关,守将李日越擒而杀之。吐蕃既退,广武王承宏逃于草野,后代宗赦其罪,放之于华州。十一月三日,郭子仪帅军至浐水西,领三十余骑进城,令白孝德与邠宁节度使张蕴琦帅兵屯于畿县,京城遂安。
代宗削程元振官爵,江陵安置
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宦官程元振专擅朝政,骄横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恨而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未及时奏报,致代宗狼狈出逃。代宗诏征诸道兵,李光弼诸节度使因忌元振居中要,无至者。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吐蕃入寇,轻入京师,劫掠宫殿,焚烧陵寝,而武士无人力战,此乃将帅叛陛下。陛下疏远功臣,亲近小人,日久天长,以成大祸,而群臣在廷,无人敢犯颜直谏,此乃公卿叛陛下。陛下出走,百姓掠夺府库,相互杀戮,此乃三辅之民叛陛下。从十月一日召诸道兵,已四十天,而无兵入关,此乃四方叛陛下。今内外叛离,形势危急,请速斩程元振,并驰告天下人,然后出内使隶于诸州,以神第军付大臣统领,削去尊号,下诏引咎,则人民感激,天下皆服。代宗认为元振有保护之功,广德元年(七六三)十一月二日,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十二月二十日代宗还长安,元振又衣妇人服,私自入城,希望重用,京兆府擒之奏闻。广德二年正月四日,代宗敕责元振变服潜行,将图谋不轨,长流潦州(今四川綦江)。不久,复令于江陵安置。
吐蕃围凤翔
吐蕃退出长安,还至凤翔,节度使孙志直闭城拒守,吐蕃遂围之数日。镇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马璘闻吐蕃入长安,天子出逃,遂亲帅精锐骑兵千余自河西入援,转战至凤翔,正值吐蕃围城,璘遂帅兵突入城中,然后背城出战。璘身先士卒奋战,俘千余而后退入城中。次日,吐蕃又逼城请战,璘即大开城门以待之,吐蕃惊说:“此将军不怕死,应避免与之交战。”遂退去,散居原州(今宁夏固原)、会州(今甘肃靖远)、成州(今甘肃西和西)、渭州(今甘肃陇西)。
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使
代宗认为宦官鱼朝恩在陕州有迎扈之功,以其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禁军,权宠无比。于是朝恩筑城于鄠县(今陕西户县)及中渭桥,屯兵以备吐蕃。以宦官骆奉仙为郡县筑城使,遂帅其兵。
元载权盛
广德元年(七六三)十二月二十八日,以苗晋卿为太保,裴遵庆为太子少傅,并罢政事;遵庆既罢相,元载权势益盛,以贿结内侍董秀,使主书卓英倩密与之往来,代宗意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无不合,于是代宗更宠信之。
吐蕃陷剑南西川诸州
吐蕃陷松州(今四川松潘)、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保州(今四川理县北)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无力抵御,于是剑南西川诸州也陷于吐蕃。
鉴真卒于日本
广德元年(七六三),扬州大云寺沙门鉴真卒于日本,年七十七。释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心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天宝元年(七四二),应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本宏扬戒律,但五次东渡,均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未能成功,其后双目失明,荣睿亦亡。天宝十二年(七五三),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再次邀请鉴真东渡,于是决定第六次赴日,天平宝胜六年(七五四),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授以“传灯大法师”位。四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子及僧俗四百余人授戒。又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鉴真赴日本时,带给日本大量佛教经像,还有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等有一定贡献。
储光羲卒
广德元年(七六三),诗人储光羲卒。储光羲,润州延陵人,开元十四年(七二六)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安史叛军陷长安后,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系下狱,被贬岭南。他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綦毋潜、祖咏等有唱和。诗多为五古,善于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淳朴恬静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田家杂兴》、《田家即事》等为代表作。有《储光羲诗集》五卷行世。
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 4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
《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
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 5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公元763年历史事件内容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