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 1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

1.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是 武则天

2.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是 唐太宗李世民

3.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 皮逻阁

4.唐玄奘将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弟子整理成的书是 《大唐西域记》

5.“和同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吐蕃

6.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被称为是 遣唐使

7.六次东渡日本,将佛法传播到日本的我国高僧是 鉴真

8.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时被称作 天竺

9.阎立本绘制的、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人物画是 《步辇图》

10.我国第一个将天竺佛教、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玄奘

11.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宫城 皇城 外郭城

1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唐朝的统治者是 唐玄宗李隆基

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时,唐朝的统治者是 唐太宗李世民

14.长安城内,百姓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主要在城市的哪个部分? 外郭城

15.我们今天将购物称作是“买东西”,主要是因为唐朝时的商业区是 东市和西市

16.唐朝最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为中华文化传播到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汉语名字叫做 晁衡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金刚经》

18.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 唐朝初年

19.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 孙思邈的《丹经》

20.火药的发明,与我国古代哪一项活动有关? 炼丹

21.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的时间是 唐朝末年

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 赵州桥

23.被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李白

24.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的是 飞天图案

25.唐朝时,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于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 印纸

26.唐朝末年,著名的印刷业中心是 成都和洛阳

27.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 火箭或者飞火

28.赵州桥的设计工匠是 李春

29.赵州桥的设计时间是 隋朝

30.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杜甫

31.我国的三大艺术石窟除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外,另外一个是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32.唐朝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 唐玄宗李隆基

33.大型乐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鉴了哪里的音乐元素? 西域乐曲

34.杜甫的诗歌大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作是 诗史

35.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大型乐舞是 《秦王破阵乐》

36.孙思邈在我国医学史上被称作是 药王

37.有资格“雁塔题名”的人是 新科进士

38.科举考试时,明经科主要考察的内容是 记诵儒家经典学说

39.我国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是 敦煌莫高窟

40.赵州桥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41.派大军扫平东突厥,并设置都督府、任用突厥人进行管理、保留当地风俗,实行“以夷治夷”方针的皇帝是 唐太宗李世民

42.唐朝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是 茶叶

43.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京杭大运河

44.唐太宗手下著名的两个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为 房谋杜断

45.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及书名是 陆羽的《茶经》

46.唐朝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 开明民族政策

47.《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 唐太宗李世民

48.赵州桥的的建筑特点是 单孔石拱

49.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的地点是 日本奈良

50.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长安

51.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体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吐蕃

52.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被称作是 可汗

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 回纥

54.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 靺鞨

55.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唐朝对南诏、回纥、靺鞨等地区少数首领采取的措施是 册封

56.唐朝时著名的画家,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称为“画圣”的是 吴道子

57.长安的外郭城内,百姓的居住区被称作是 坊

58.唐朝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南诏

59.隋唐时期出现的楷体字的发明者,被合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是 颜真卿和柳公权

60.杜甫的诗歌中,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的代表作品是 “三吏”“三别”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 2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01

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0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01

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02

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03

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01

①.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②.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02

①.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②.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03

①.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 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②.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 3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 4

第二十课 文化艺术和体育

文化艺术的繁荣

1、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历程:

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文化艺术工作者排除“左”的思想干扰,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②电影《青春之歌》

③昆曲《十五贯》的演出成功,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④第一部彩色电影戏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风靡大江南北。

⑵文化艺术备受摧残

⑶改革开放后:

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大胆创新,流派纷呈;在创作题材上,视野开阔,勇于拓展,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新时期的文化艺术生机勃勃,以其活泼多变的风格呼应并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①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广泛吸收世界各国]

②文化部组织创办了中国艺术节,每四年一次,在国内重要城市轮流举行。

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1、体育事业的成就:

⑴1973年,中国恢复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

⑵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从此,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加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⑶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⑷在第27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实现历史性突破,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林。

⑸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个人成就:

⑴1953年8月9日,25岁的吴传玉在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男子100米仰泳比赛中夺冠,获得金质奖章,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⑵1956年6月7日,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⑶1957年11月17日,20岁的郑风荣在北京的田径场上成功地跳过1.77米的高度,打破了世界纪录。

⑷1959年4月,容国团获得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

⑸1959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3、中国运动蓬勃发展走出国门举世瞩目

4、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5、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体育从过去主要是少数富裕阶层享用的“高雅娱乐”,迅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活动,并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通过,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进入依法实行行政、依法治体的新阶段。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 5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A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C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于是,很多西欧人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D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E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F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A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将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西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7年,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的航路继续前进,最终到达印度。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C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D 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荷兰: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A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殖民地。

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

C在北美: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英国: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A 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殖民争霸战争

①与西班牙争霸: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权的地位。

②与荷兰争霸:17世纪中期,英荷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③与法国争霸: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获得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1)形成: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鄙手段。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2)影响: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

3、两次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A 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很多商品供不应求。

C 圈地运动使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D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

A 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第一次工业革命:

A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中投入使用。它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C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

D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主要发明有:

A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C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此外,电动机、电车、电报、电影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A 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独立地制成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以内燃机为动力,发明了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A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隔联系更为便捷。

C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A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集锦_精选范文网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一、特点 特征 表现 标志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 按血源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府特点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4.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铁器的使用5.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 皇权至高无上6.标志秦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