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知识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举手就可以摘下来。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 1

第五课 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铁人”王进喜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十年(1956年—1966年)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

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意气风发地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3、石油大会战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地展开。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终于能够基本自给。

4、王进喜的主要事迹

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5、王进喜主要事迹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6、王进喜的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两弹元勋”邓稼先

1、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

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

2、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两弹成功爆炸的意

两弹成功的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4、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

1962年,焦裕禄受命出任县委书记。

2、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的背景

当时,河南省兰考县连续遭受干旱、风沙和内涝等自然灾害,粮食严重减产。

3、焦裕禄大干一场的目的

为了治理自然灾害,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4、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他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县灾害的实情,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疏浚河道,改良盐碱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人们怎样称赞焦裕禄,为什么?

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 2

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特区建设在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很快取得了显著成就。

4、对外开放格局: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作用(意义)(影响):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目的: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3、开发的时间: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4、开发的结果(历史意义)(作用):

经过努力,浦东已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 3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背景:

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过程:

①一五计划

②实施:1953-1957年

③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④成就:超额完成:工矿业、农业、交通运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4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等。)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 4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度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有在我国外语界,广大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等等,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交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既有理论意义权,也有实用价值。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 5

第14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而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3.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发家的商人巨贾又将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也模仿大贵族的生活方式,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其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知识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举手就可以摘下来。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1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原因: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2、爆发:①时间:1931.9.18 ②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③借口:柳条湖事件④过程:炸毁南满铁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