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相关文章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是按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贵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克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克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意义: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主要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
了解《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认识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②为罗马统治者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④顺应经济发展和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2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 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3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4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0-1860.1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3)结果:
①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② 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③ 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罪行: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5)影响: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5
1、开元之治的形成原因:
(1)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3)烧毁珍宝,戒奢从简。
2、唐玄宗与唐太宗统治政策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3、盛世经济的繁荣
一、农业
(1)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菠菜、食用菌、莴苣),饮茶之风全国盛行(陆羽《茶经》,“茶神”)。
(2)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二、手工业
(1)丝织技术高超,花样品种多。
(2)陶瓷业的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三、商业
(1)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宏伟富丽,分为坊(住宅区)和市(商业区),街道整齐,人口突破上百万,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繁荣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5、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日渐衰落,907年灭亡。
6、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