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是可以共享的;文化以符号为基础;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化具有哪些特征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理解其意义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9年宪法: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祖国统一大业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 2

第9课 西欧庄园

一. 庄园的领土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二.庄园法庭

1.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像现代法院那样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2.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 3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 4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两个后果: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两个后果从根本上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④主观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

【重点问题突破】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代表人物: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

(2)主张:

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的最早预言家。

傅立叶和欧文都主张建立合作组织。欧文建立的合作组织是“新和谐公社”

2、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实践,1847年,马、恩与德国流亡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协商,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该同盟写了宣言《共产党宣言》。

要求知道《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①《宣言》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从此,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星期,对人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 5

二、实质 本质 性质

1.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2.楚汉战争的性质 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 民主政权的对立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以经济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 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5.隋朝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封建制度日臻完善,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7.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 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安史之乱”的实质 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最高治权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是可以共享的;文化以符号为基础;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化具有哪些特征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文化的特点1、超生理复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超个人性是指个人虽然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于个人。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2、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制起。3、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