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
相关文章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的历史文学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 1
(1)《左传》里面有丰富的学术思想。《周易》的《文言》的头几句就1653来自《左传》。实践中不少史料需要《左传》来印证。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 2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 3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
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 4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 5
一、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它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着重叙说和描写。如写《晋公子重耳之亡》虽时间跨度长,故事情节复杂,可选材布局恰当。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无不富于戏剧意味,寺人披高密、竖头须请见的穿插又使人感觉离奇变幻。作者从正面、侧面,暗写、明写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重耳的形象,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逐渐磨练成一个有勇有谋的政治家。人物性格的前后不同是显然可见的。随重耳流亡的大臣以及曹伯、楚子、寺人披、头须、介子推还有七个女性,无论正面反面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对话和行动生动的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拢进去,使文章首尾完整,结构严谨、条例井然,脉络贯通。
二、善于写战事。其主要是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预示战争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却详略有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虽文笔简洁却叙事清楚。如《长勺之战》鲁弱齐强,曹刿一开始就问凭什么战,直到鲁庄公说到察狱以情的话,才说可以一战。城濮之战,事先着重叙述晋侯种.种得人心的措施。每次大战,总是开篇就暗示出双方胜败的结果,表现作者的见解与洞察力。春秋时战争有许多小国参加,构成交战国的俩大阵营,能否运用外交政策争取别国支持参与是决定胜负的又一关键。城濮之战,晋国利用破曹伐卫激怒齐秦的办法孤立楚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次还注意战争的性质,理正胜,理屈败。在叙述战斗过程时,情节曲折细致,生动逼真。如鞍之战,写齐军骄傲轻敌致败,晋军沉着顽强获胜。写的有声有色,合情合理。郤克血流至脚还继续击鼓,当他支撑不住时,张侯。郑丘缓给他鼓气,张侯箭穿手至肘,血染车轮仍然并辔助鼓,冲入敌阵。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齐侯败退,晋军追击,逢丑父被俘,中间穿插齐侯逃脱等情节,都是细大不捐,曲折生动的描绘出来。 三、外交辞令委婉含蓄,刚柔得体,不但语言美,而且对答有力,说理充分。如祝之武对秦伯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说动秦伯,使秦兵非退不可。知罃对楚子,曲完对齐侯,以真情至理使对方屈服。崤之战中弦高巧遇秦军的那段话,名为犒师,实为警告,迫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皇武子辞秦使的逐客令殷勤中表明严正之态,孟明归国前说得三年将拜君赐,实际是三年后将兴师报仇。这些都是暗藏锋芒的外交辞令。
左传名词解释历史学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