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 1

一、抓基础

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

高考物理备考策略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

二、抓核心

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三、抓薄弱环节

近两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论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体现为对推导论证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区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导证明题,但这几道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中应注意课本中某些重要命题的论证过程。还应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求解计算题,不仅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即不仅会说出是这样,还要会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四、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去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物理理论原本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但结果是有不少同学反倒对这类题感到生疏,这是很不正常的。在总复习阶段,应善于把物理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力、热、电、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实能与高中物理结合,要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抓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涉及势能计算时,应先确定零势能标准。在涉及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时,规定出正方向,以方便于用标量运算代替矢量运算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运算后认真对数字结果进行复核。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 2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 3

一、时间按排:2020年3月中旬至2020年5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二:功和能;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四: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

专题五: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专题六: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专题七: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专题八: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专题九: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气体实验定律。

(4)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功和能的综合应用(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 4

1、识别物理现象

识别物理现象的过程是在充分读懂、理解题目文字叙述的基础上,抓住己给的解题线索,形成具体问题情景的大致物理轮廓,并且对解题的方向作出初步判断的过程。识别物理现象包括理解题意和确定研究对象两个方面。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要迅速地理解题意,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把题目所给的物理条件分析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2、分析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是指物理模型在物理环境中的运动。变化过程。分析物理过程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从质的方面把握运动的性质、特点,找出运动的本质特点,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建立起物理过程的模型。定量分析是指利用物理公式,找出物理量在各个于过程中的定量关系,特别是要找出物理过程中相同的物理量、不变化的物理量和临界状态的条件。

3、选择合适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关键之一。只有我们选择了合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顺利而简捷地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们是用分析、综合还是反证、递推,是否要用隔离分析等方法。

4、运用数学知识解题

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数学在这个过

程中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通过寻找数量关系,给物理模型加入定量的因素;

②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从而使符号成为物理内容的载体,把复杂的事物代码化;

③根据物理规律列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实现物理过程的数学化。

当表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列出以后,就应该运用数学知识准确地求出结果,并应注意提高解题效率。

5、讨论验证结果

讨论验证结果既是对原来的问题重新审视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解题是否成功进行评价的环节。常用的讨论验证结果的方法有数量级估算法,特殊值假设检验法等。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 5

一、总复习目标:中考合格率达85%,优秀率达20%,进入县前五名。

二、复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自学合作、当堂训练的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三、学情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声学、光学、电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到了初三的力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初三的具体情况如下:三个班共有学生154人,上期期末考试合格率40%,优秀率17%,有尖子生,也有学习困难极大的学困生,有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物理知识都不知道,知识掌握的好坏的差距极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深入细致的总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 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从2月16日至5月13日,约11周45课时。

2.第二轮复习从5月15日至6月1日,约2周8课时。

3.第三轮复习从6月1日至6月15日,约2周8课时。

五、 复习内容、要求:

从2月10日至6月15日这总共四个多月,16周的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注重效率,以期取得的复习效果。

我拟将整个复习按“双基过关”、“能力提升”、“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将平时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分专题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双基过关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查漏补缺,力争“双基一分也不丢”。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突出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应试水平。综合创新关注新题,活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为主,紧扣课本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习题量以45分钟为限,可作为随堂复习笔记,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另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5钟为标准,可作为本章检测试题,命题主要由组内教师轮流完成,题目主要从备课组的几本资料和习题库中选取,提前两天交文印室印刷,重点章节适当再加一份检测试题。

第一轮复习按照电学、热学、光学、力学四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

声现象(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光现象(2课时)

凸透镜成像(2课时)

物态变化(3课时)

过关检测(1课时)

电流和电路(2-3课时)

电压电阻(2-3课时)

欧姆定律(4课时)

电功率(6课时)

电与磁(2课时)

声音的三特征 声音的利用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及应用 光的反射定律及简单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眼睛与眼镜 温度计的使用 六种物态变化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水的沸腾的原理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会连接简单电路和画电路图 会使用电流表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会使用电压表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阻的概念 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欧姆定律的计算 电能的概念及电能表测电能 电能及电功率的计算 焦耳定律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 磁场、磁感线 电流的磁场及安培定则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和能量转换

多彩的物质世界(3课时) 质量、密度的概念

质量、密度的计算

测量物质的密度

运动和力(3课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长度的测量及误差

力的基本概念

惯性现象

二力平衡

力和机械(3课时)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概念、实验、应用

杠杆的力臂、平衡条件及应用

滑轮的作用、及简单应用

压强和浮力(5课时) 压强的原理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大气压强的原理与变化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力的简单计算

功和机械能(5课时)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功、功率、机械效率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

机械能及其转化

热和能(3课时) 热运动和内能

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热值和热机

(二)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每位老师出一份综合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三)第三轮复习,以县内模拟考试和城区中考练兵题为主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以上做法,既

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试题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四)做好六月下旬的毕业考试的辅导准备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容面对中考。

当然,根据两个班级的各自的特点,在总复习中,复习计划还将有随时的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取使学生通过总复习,每个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高三物理的复习指导经典集锦_精选范文网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整理1热和能(一)分子运动1、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扩散 现象。2、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气体之间的扩散最 快 ,固体之间的扩散最 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另外还说明了 分子存在着间隙 。4、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温度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