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指导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老师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应通过自己双眼的观察,将课前“读”中的疑点明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1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2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相关知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

  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16.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17.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18.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

  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

  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

  33.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 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

  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 u+ 4HC1(浓)=H2 + 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 (Fe+2AgC1=FeC12+2A g)。

  42.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

  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 (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51.胶体中的胶粒一般都带电荷,但蛋白质胶体微粒却不带电荷(呈电中性,但有电泳现象)。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3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3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4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 5

准确记忆高中化学是前提

初中化学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而高中化学却很不一样了。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高中化学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如元素周期律有些比较容易混,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元素升降价容易乱。

准确理解和应用高中化学

其实高中化学考试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平时做过的类似题型,有些同学在实际应用高中化学时,虽然记住了所有的东西,但面对一些高中化学新物质的性质仍感束手无策,所以除了会准确记忆高中化学,还要懂得准确理解和运用高中化学。

学习高中化学要常联想善总结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高中化学个别知识点已学会,而进入复习阶段后,很多同学复习课本知识,都是“单线”性,像“小熊掰玉米”,只专注于复习当前课本的内容。其实,高考考场高中化学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高中化学知识考察点很广,更注重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运用和总结归纳。

熟记基本的高中化学知识内容

应熟记的高中化学内容包括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常识,部分方程式,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林世伟说,这些内容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积累,比如看书,或做练习遇到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关注它,久而久之就会记住了。另外,还有一些内容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或关键词记忆,如:化学反应平衡有4个关键字(等、定、动、变)。

熟悉重要的高中化学实验和高中化学工艺流程

在高中化学书本中的实验、流程,都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工业制硫酸,制备乙酸乙酯……因此,林世伟建议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实验的整个过程,还要知道各个化学仪器的作用和除杂、干燥、尾气处理的方法。在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实验后,对于以后遇到的实验题、流程题,才能进行类比迁移。

学习高中化学要适当练习补缺补漏

通过做练习找出存在的不足,补缺补漏。和很多人一样,建议可以做一本高中化学“错题集”,将自己做错的,有价值的题目,记录下来,写明错因和正解,时时翻阅,理解透彻。在练习中,逐步了解、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方式,如:对于推断题,马上联想到相关知识点;对于工业流程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于物构题,则注重理论分析和类比推理等等。

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网

在每学习一个阶段后,最好自己梳理相应的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知识网,而不要依赖现成的高中化学知识网,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在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时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避免留下对高中化学知识缺漏。

TAG标签: 化学 学习方法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老师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应通过自己双眼的观察,将课前“读”中的疑点明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一、对学生基本要求:1.都有一个错题本;2.都有一个好题本;3.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4.先复习后做作业;5.做作业时要计时。二、对学生能力要求:1.学会自学。学会自学才能主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预习则是学会自学的必要步骤。尖子学生自学能力强,100%会超前学习,且会选择参加各学科的竞赛,特别是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