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对于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争取更好的成绩、报考优秀的高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1

轴对称知识点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a>b<===>a-b>0;a=b<===>a-b=0;aa-b<0。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一般方法:

①去分母:去分母是指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去括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改成与原来相反的符号。

③移项: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通过合并同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ax=b(a≠0)。

⑤系数化为1。

2.图像法: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根就是它所对应的一次函数f(x)=ax+b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3.求根公式法:对于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a≠0),其求根公式为:x=-b/a。

整式

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2.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为1。

分数的性质

1.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2.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3.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

4.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会变化。因此,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利用此性质,可进行约分与通分。

5.一个分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循环小数,像π等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可能用分数代替的。

正负数加减法则顺口溜

正正相加,和为正。

负负相加,和为负。

正减负来,得为正。

负减正来,得为负。

其余没说,看大小。

谁大就往,谁边倒。

gt;>>返回目录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2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x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x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28.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2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30.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1.中国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了抗战后和平与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

33.渡江战役的目标——歼灭一切x解放全国人民

3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5.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36.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37.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8.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9.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40.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1.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42.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手工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3.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4.1958年“左”的思想泛滥的原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5

46.

47.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8.“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原因——为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9.“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50.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威望的日益上升。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3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4

  1、并列连词and和or:

  ①and 和or 是用得最多的并列连词,可以连接:

  a. 两个并列的动词: We were singing and dancing all evening. 整个晚上我们都在唱歌跳舞。

  b. 名词、形容词等:This apple is big and red. Would you like fish or beef?

  c. 两个并列的分句(句子):I said it and I meant it. 我说话算数。

  ②and 可连接两个分句,表示递进关系。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 mile. 他会得寸进尺。

  ③or可连接分句,表示"否则":

  Don't drive so fast or you'll have an accident. 别开这么快,不然你会出车祸。

  2、表示意思转折的连词:but, yet:

  ①but和yet的用法:

  The weather will be sunny but cold. 天气会晴朗但很冷。

  It is strange, yet true. 这很奇怪,却是真的。

  ②however, still 等为副词,但可起连接作用,表示意思的转折---"但是"或"然而"。

  a. however: His first response was to say no. Later, however, he changed his mind.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行,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

  b. still: It's raining; still I'd like to go. 天在下雨,但我还是要去。

  ③词组all the same: She is naughty, all the same we have to laugh at her jokes.

  她很调皮,但对她的恶作剧我们还是要发笑。

  3、表示因果的连词:

  ① for可以表示"因为",但引导的不是从句,而是并列分句,对前面情况加以解释,常用逗号把它和前面的分句分开,这在书面语中比较多见。

  The days were short, for it was now December. 白天很短,因为现在已经是十二月。

  She must have gone out early, for she had not come for breakfast.

  她肯定一早出去了,因为她没来吃早饭。

  ② so 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所以"。

  Our cases were heavy, so we took a taxi. 我们的箱子很重,因此我们坐了出租车

  ③ therefore 为副词,也表示同样的意思---"因此",可放句前:

  He had gone; she therefore gave the money to me.他走了,于是她把钱给了我。

  4、both… and 的用法

  A man should have both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一个人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毅力。

  5、就近原则:

  1)neither…nor… Neither Lucy nor Lily is a League member.

  2)not only…but also… Not only you but also he likes football.

  3)either…or… Either Jim or Peter is right.

  4)not…but… Not Jim but Peter broke the cup.

  6、as well as的用法:

  I have read one of his novels as well as a few of his plays. 我读过他的一本小说和几个剧本。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5

深入理解教材

很多学生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要对老师讲课时所说的重难点进行着重理解。

带着问题去学习

是从基本概念切入问题,如初三政治第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什么叫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怎样才能依法治国?三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入问题。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做好课堂笔记

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能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以帮助学习。

lt;<<返回目录

TAG标签: 中考 知识点

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对于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争取更好的成绩、报考优秀的高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