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5篇
相关文章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1
1、迎春
立春时开始进入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2、打春牛
打春牛,也叫“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的春牛打碎,旨在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3、咬春
立春时有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取迎新之意,以迎春、庆春。主要是吃春饼、萝卜、五辛盘,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4、踏春
立春后,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大家都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5、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太岁、土地等众神,拜太岁是中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2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3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返回目录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4
★立春的10大民间习俗★
★立春习俗吃什么食物★
★立春节气特征现象★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5
立春节气的习俗活动
立春养生需注意什么
南方立春吃什么食物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