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关于长征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征小故事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长征相关内容推荐↓↓↓

红军长征知识点总结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长征的内容简介及故事梗概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 1

秋天的遵义,湘江河水静静流过。沿着遵义市红军街行走的人们,经常会碰到一位拄着拐杖散步的老人,他就是__岁高龄的老红军李光。

老人在遵义家喻户晓,大家亲切地称他“李光老红军”。人们敬重他,不仅仅因为他有着光荣的革命生涯,还因为他多年坚持捐资助学的义举。李光用一生诠释着一个老红军、一位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社会、对人民的爱。

“我自己没文化,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这个亏”

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义,他从小失去父母,四处流浪,8岁那年为地主家放牛,从未上过学。

14岁那年,李光投奔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期间,上级夜间下达“拂晓出发”的指示,作为营长的他不懂“拂晓”的意思,文书又不在,结果到第二天天大亮才出发,导致所在部队遭受损失。这成为李光一生最沉痛的教训。

李光说:“我自己没文化,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这个亏。”

新中国成立不久,李光转业到地方。从领导岗位上离休后,担任了遵义市红花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

1994年底,在一次赴遵义农村小学的捐款活动中,当地艰苦的办学条件让李光心情无法平静。他不顾年老多病,一次次跋山涉水,深入贫困乡村,调查了解农村学校和适龄儿童就读情况。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先后捐献给了10多所中小学。

__多年来,李光先后资助了1000多名孩子,捐助总额达40多万元。遵义市海龙镇桂花小学因长期接受李光捐助,改名为“李光小学”。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 2

这是长征时发生在土城战斗中的一幕。当土城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朱德提出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担忧朱老总的安全,思量再三,最后同意了,并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夹道为他壮行。

情报有误,战斗陷入僵局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协力配合,准备指挥仅剩的3万多红军在赤水地区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此时,蒋介石已经在黔北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当红军北移赤水之时,蒋介石随即命令“合剿而聚歼之”。

1935年1月24日,红军占领土城及其周边地区,川军随即蜂拥追来。毛泽东决定利用土城以东山谷夹峙的有利地形,在青杠坡地区围歼尾追的川军郭勋祺部四个团,为下一步北渡长江创造条件。

28日早晨,红3、红5军团向当面之敌发起猛攻。但激战数小时,红军没有取得预想战果,反而形成僵持局面。红5军团的阵地甚至被敌突破,郭勋祺的部队正一步步向土城推进。红军如果顶不住敌人,后面是赤水河,红军将背水一战。此时,中央才知道情报有误,与红军作战的郭勋祺部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陈赓、宋任穷带领的干部团也奉命参加了战斗。

朱德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送行

紧要关头,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提出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朱德从井冈山时期就与毛泽东一起南征北战,两人配合默契,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土城战况如此激烈,朱老总要亲自上战场,毛泽东非常担心。他沉默地吸着烟,没有答应。

朱德见状说道,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

毛泽东犹豫再三同意了,并带领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夹道送朱德上火线。

朱德亲临一线坐阵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枪炮隆隆,杀声阵阵。陈赓、宋任穷率领干部团猛打猛冲,硬是攻到了郭勋祺师部附近。红军遏制住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稳定了战局。

为了聚歼郭勋祺部,中革军委命令林彪、聂荣臻率红1军团主力增援土城。但敌援军也兼程而来,廖泽、陈万仞、徐国暄等部相继到达土城地区。等红1军团到达时,敌人已经占领了有利地形。红军处境极为艰难,浴血奋战一整天,虽给敌郭勋祺部以重大杀伤,但未能消灭敌人,自身伤亡也很大。

当晚,毛泽东和政治局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开会,根据敌人各路大军奔集而来的新情况,决定改变北渡长江计划,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

轻车简从,红军一渡赤水

而此时的中央红军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呢?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迅速做出部署:朱德、刘伯承继续留在前线指挥,牵制川军;周恩来负责指挥在赤水河架设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

1月29日凌晨,红军开始撤离土城,一渡赤水。当天,刘湘的“模范师”向红军阵地压上来。朱德手提驳壳枪,亲临指挥,掩护大部队过河。在场的同志们都担心朱德的安全,几次劝他赶快撤下去,都被他拒绝了。朱德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呢!

在前线红军阻击川军进攻的背后,是大部队按计划静悄悄撤离。周恩来指挥工兵部队奋战终夜,在赤水河上架起三座浮桥;陈云带领战士们把重炮沉进河里,处理了笨重物资,使红军轻装行动。至29日上午,红军安全渡过赤水河,甩开了国民党军的重兵追堵。

毛泽东反思土城之战

土城之战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仗,从之前预想的歼灭战变成了消耗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败仗”。

关于这场战斗,毛泽东有过深刻的反思。1935年2月在扎西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总结了土城战斗失利的三个教训:“一、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轻敌,对刘湘‘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 3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共投入200多架飞机参加战斗。从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探路拉开长征序幕到长征结束,敌机一路咬着不放。尽管红军没有专门的防空武器,但依靠简陋的步枪、机枪等轻武器,依然在战斗中击落了6架敌机。

先遣部队击落首架敌机

1934年9月7日,当长征先遣部队红6军团前卫部队挺进到广西全县时,被一架桂系空军AVPO-637号侦察机发现。由于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十分狂妄,按下机头一阵俯冲扫射,打死打伤十几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挥员立即组织前卫连步、机枪手在敌机再次俯冲时集火射击。一轮密集开火后,敌机油箱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烟火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飞行员在出逃时被击毙。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击落的第1架国民党军飞机。

湘江战役中击落第二架敌机

1934年11月24日,红军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遭敌薛岳、何健、白崇禧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惨烈的大血战。蒋介石调其中央空军第3中队从南昌起飞实施增援,对攻势猛烈的红军进行空中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第2师一边疏散隐蔽,一边对敌机集火齐射,击落敌709号战斗机,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红军俘虏。国民党中央空军为掩饰这次空中损失和飞行员的被俘,对外宣称第三中队飞行员谢廷藩、魏德在“剿共”中“壮烈殉难”,使二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在“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活“烈士”。

用改装“高射机枪”击落第三架敌机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实施了四渡赤水作战,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盘旋战。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预期部署,于是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线索和红军主力确切位置。

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黔北名镇茅台三渡赤水。3月18日,国民党空军3架侦察、轰炸机寻踪觅迹而至,轮番攻击、骚扰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杨梅生立即指挥防空连用4挺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猛烈射击,敌飞行员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据时任警卫营防空连连长叶荫庭后来回忆:“在我军土‘高射机枪’的猛烈射击下,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

第四架敌机是红军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蒋介石十分惊恐,急令国民党空军出动,进行高密度的空中侦察,寻找消灭红军的机会。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3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303号侦察机飞临四川黑水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为洗刷第3中队曾被红军用步枪击落飞机的耻辱,他们按下机头实施俯冲,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扫射。在他们进行第二次俯冲扫射时,遭到红军地面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击中敌机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在空中摇摆,最后勉强迫降,被红军缴获,朱、郭二人在逃跑中被红军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第五架敌机被击中后撞山 机毁人亡

1935年8月3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正在毛儿盖地区集结并准备北上,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国民党空军第5中队队长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和另外2架飞机发现。3架敌机满载弹药先后向下俯冲,进行扫射轰炸,红军则以密集枪弹回击。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被多处击中,失去控制,撞向附近的迁流水山,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血泊中击落第六架敌机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道路,发起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7日,红军左纵队攻占大川场,右纵队攻克金汤镇、紫石关和大岗山后,继续向天全攻击。此时,敌机分批增援,对红军实施大面积轰炸。红军由于来不及疏散隐蔽,很多战士倒在血泊中,攻势受阻。危急时刻,红军在敌机轰炸掀起的尘土和烟雾中一齐对空射击,1架敌机当场被击中起火,冒着浓烟从空中坠落,其余敌机见状狼狈逃窜。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 4

为激发科研人员强军热情,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组织科研人员走进红军长征遗址、感悟长征精神、传承长征血脉。新学期一开学,刚刚从广西界首返回学校的黄宗升副教授,迫不及待地站在学院“光电论坛”的讲台上和大家分享自己重返红军长征遗址的感悟:“这次科研间隙,我回到我的家乡界首,瞻仰了湘江战役遗址……”

黄宗升,是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拔尖创新团队的一员,这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 最年轻的刚过完30岁生日,却都已经在各自的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激光陀螺作为最前沿的惯性导航核心传感器,一直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了抢占这块前沿高地,袁保伦自20__年博士毕业留校后,板凳甘做十年冷,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精度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攻关中。有一次,为了获得第一手的实验数据,他随船出海,当时海上情况异常恶劣,人在甲板上根本无法站立,他就用绳索绑在自己身上固定,继续进行试验,这一固定就是十多天。他记不清自己吃了多少顿饭、吐了多少次,试验结束时瘦了十多斤。但是,他获得的试验数据却为成果验证提供了可靠依据。十年来,他先后攻克了惯性导航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使激光陀螺系统的整体水平实现巨大的飞跃,去年在某系统原理样机的全国比试中取得了第一名。

20__年,学员王桢到部队实习,发现炮兵战士听力不同程度受损。于是想设计一款既能衰弱炮弹轰鸣声、又能接收到指挥口令的耳机。他把想法向老师雷兵做了汇报,这种急军所需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创意得到雷兵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

从电路调试到软件编程,从原理设计到样品制作,雷兵手把手教他们,把买来的多种成熟助听器产品拆分,逐个种类逐个部位分析原理再研究改进,仅通信和放大器模块部分就反反复复分析研究了近半年,并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成果与他们共享。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智能听力保护系统”终于完成研制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并斩获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区总决赛特等奖,第四届国际微纳传感器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

王桢只是雷兵所带众多在国际国内创新大赛中获奖学生中的一个。20__年,年仅28岁的雷兵博士毕业留校,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院光电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在那里,他积极拓展学员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灵感,验证创新设计,鼓励投身创新实践。近四年来,他直接指导学员在国际微纳传感器技术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先后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广大科研人员紧盯国防和军队急需,加强基础理论创新,挑战前沿科技,谱写出一曲曲科技强军的青春战歌。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 5

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长征故事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关于长征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征小故事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