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 1

司马迁受辱写《史记》:挫折其实是一种财富

【历史典故】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过史官,父亲司马谈曾是汉朝的太史令。受家庭的熏陶,司马迁立志要编写一部全面记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史书,留给后人。他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搜集史料,为他的宏大构想做着充分的准备。

本来司马迁的博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正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他却被陷害入狱,遭受宫刑。这种刑罚对于男性的自尊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在夜里司马迁常常难以入睡。后来,司马迁以历代名人鼓励自己:周文王被关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编写了一部《春秋》;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下《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这些伟大著作都是作者在困苦环境中和心情郁闷时写成的。每每想起这些,司马迁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些先贤忍着痛苦奋笔疾书的情形。他常想:他们尚且如此,我为什么不能把这部史书写成呢?

从此,司马迁把所有的痛楚和烦恼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了《史记》的编写中,终于完成了《史记》。

【成长心语】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司马迁面对屈辱和欺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昂首前进,这样的人才是大智大勇之人。

挫折是磨砺青春与生命之刀的砺石,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这包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使人在压力下使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创造出更为夺目的辉煌。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 2

渑池会结束2113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5261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4102,位在廉1653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

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 3

秦穆公的仁义(上)

秦穆公在位第九个年头,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太子被杀,公子夷吾、重耳等人出逃。夷吾派人向秦国求援,要求秦国帮助他回到晋国。秦穆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百里奚率军护送夷吾回国。夷吾感激地对秦人说:“如果我真的能够被立为晋国国君,我将把晋国河西的八座城邑献给秦国,来感谢秦国对我的巨大帮助。”但是,等到日后夷吾真的即位以后,却不遵守自己说过的誓言,而是派臣子丕郑到秦国去推脱,违背了自己以前对秦人许下的承诺。丕郑担心自己的处境,便向秦穆公献计说:“其实,晋国人不希望夷吾即位,而是拥戴重耳。如今,夷吾食言,没有向秦国献送城地,这都是吕甥、郤芮两个人的计策。我希望您把此二人召到秦国,这样,秦国再护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于是穆公答应了丕郑的请求,派他回国召唤吕甥、郤芮。但是,丕郑受到了吕甥、郤芮的怀疑,他们向夷吾进谗言,丕郑最终被夷吾杀死。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到了秦国,为了替父亲报仇,他规劝穆公说:“晋国国君无道,老百姓都不亲附他,秦国可以借此机会发兵攻打它。”但是穆公却说:“如果晋国百姓不拥护自己的君主,那么夷吾为何还能诛杀他的大臣呢?能够诛杀大臣,这恰好说明夷吾得了民心。”于是穆公并没有听从丕豹的建议,但还是任用了他。

几年以后,晋国遭遇了旱灾,夷吾派使者到秦国请求借粮度灾。丕豹劝谏穆公不要借给晋国粮食,反而可以趁机发兵攻打它。穆公又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臣公孙支说:“灾荒和丰收是变幻无常的事,如果我们把粮食借给他们,他们一定回感激我们的,应该借粮给晋国。”百里奚认为:“夷吾虽然得罪了秦国,但是晋国百姓却是无辜的。”最终,穆公采纳了公孙支、百里奚的建议,把粮食借给了晋国。秦人用漕运和陆路运输的方式把粮食运到晋国,从秦国的雍城到晋国的绛城,运粮的车船浩浩荡荡、络绎不绝。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 4

三桓乱鲁

鲁宣公在位时,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家族(合称“三桓”)逐渐强盛起来。鲁昭公时,季平子曾与郈氏斗鸡,季氏给鸡装上护甲,郈氏则给鸡爪套上金属套。季平子一怒之下打了郈氏,郈氏很痛恨季平子,就与此前与季平子结怨的臧氏一起向昭公告状。昭公听信了他们的谗言,于是攻伐季氏。季平子登台向昭公请求说:“您因听信谗言还没能细察我过错的大小,就盲目来诛伐我,我罪不致死,请允许我迁居到沂上。”昭公不答应。季平子又请求把自己囚禁在鄪邑,昭公仍不答应。季平子又请求带五辆车流亡国外,昭公还是不答应。有大臣调解说:“大王,您就答应吧。季氏掌握政权的时间很长了,因此也招纳了许多徒党,您现在要是杀了季平,他们将来一定会合谋对付您。”昭公还是不听。郈氏也趁机说:“既然他的势力现在这么大,更要杀死季平子,以绝后患。”叔孙氏家臣戾对他的徒众说:“朋友们,现在季氏遭到危难,他死掉与存在,哪一个对我们有利呢?”这些党徒与叔孙氏都是与季氏结党而存在的,大家都回答:“没有了季氏,叔孙氏和我们也不能存在。”戾说:“对,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必须马上救援季氏。”于是他们三家团结一致,共同奋力营救季氏,并且击败了昭公军队,昭公只得逃亡了。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 5

功过参半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就去世了,太子完被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一即位,就任命黄歇为丞相,封为春申君,并赏赐给他淮北地区的十二个县作为封邑。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常常情势紧急,我们不如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来治理。”考烈王听从了黄歇的建议于是把他改封到江东地区。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经过春申君的努力,楚国再次兴盛强大起来。有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臣到春申君这里来访问,春申君把他们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馆住下。赵国的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就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发髻,亮出用珠玉装饰的剑鞘,请求招来春申君的宾客会面。结果,春申君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装饰的鞋子来面见赵国使臣,赵国使臣一见,羞愧难当,再也不敢炫耀了。

春申君任楚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无止无休的攻战征伐无法遏制,就互相联合向西攻打秦国,由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的统帅,让春申君当权主事。结果,六国联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联军一败涂地,落荒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原因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被渐渐疏远了。

史记里面小故事:逍遥的庄子庄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名叫周。庄周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史称“漆园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其他的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的学问广博,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万字,大体上都是类似寓言。此外,他还写了《渔父》、《盗跖》等文章,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也用来阐明老子的学问。但是像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这样的书,都是空谈而没有事实根据。

然而庄子善于编织文字、分析词句,善于描摹事物、抒发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击儒家、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也难免受到他的批评。他的言辞潇洒自如、随心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学问且贤能,于是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邀请他,并且许诺让他做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贵的职位。但您难道没见过大王祭祀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后,给它穿上带花纹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就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没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会是那样的下场了!您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打搅我清心修道!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戏水,享受快乐,也不愿让国君束缚我自由的生活;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带来的那份平静,也不愿放弃我现在安宁、快乐的日子。”

历史故事史记有哪些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故事1【公仪休拒鱼】出处《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的爱好就是吃鱼。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