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
相关文章
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人物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 1
韩信,汉初军事家。与张良,萧何合称“汉三杰”。他足智多谋。为汉王刘邦屡立奇勋。
有一次韩信奉刘邦之命伐齐。齐求救于楚。楚派龙且率兵救齐。有人劝谏龙且,因汉军接连破魏、胜齐士气高昂,不可硬拼,不如凭借深沟高垒,坚固防守。因汉军远道而来,补给比较困难,只要坚守,它久攻不下,等待他们粮尽,必然军心涣散,不战自溃。龙且不听,自恃勇力过人,不把韩信放在眼里,因此就在潍水摆开阵势,准备与韩信一决雌雄。
韩信闻讯大喜。命令士兵准备一万个沙袋,在夜里装满沙子,铺在潍水上游,阻塞上游水流。
一切部署停当,韩信就率兵渡河击楚,佯装打败,滤河而走。龙且不知是计,于是率兵涉水渡河追击。韩信令拆掉拦水沙袋,汹涌的河水顷刻间淹死了不计其数的楚军。
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 2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今四川成都双流区)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岁。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生平不信佛事。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在政治上,范镇支持司马光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劾青苗法扰民,直言变法是残民之术,后职官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镇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辽人目为长啸公。卒,谥忠文,赠右金紫光禄大夫。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宋史本传》及《四库总目》传于世。同乡好友苏轼在《范景仁墓志铭》一文说:“其文清丽简远,学者以为师法。”、“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宋史列传卷三三七有范镇传。
人物事迹 为人处事
范镇十八岁之年,即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谈之间,赏识其才,惊谓“此乃庙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范镇却不因此就稍有傲气,他坚持独自步行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如此一年有余,守门人尚不知他乃府台上宾。后来薛奎还朝,随带范镇入京,欣然向人夸示在蜀中“得一伟人”,并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果然范镇赋诗论文,迅即蜚声京华。被评为像司马相如、陈子昂那样;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人物。时京都有宋庠、宋祁兄弟,皆以文扬名,至观范镇文章,甚觉钦慕,自叹弗如,并与之定为布衣之交。
不久范镇举进士、礼部奏为头名,因为他不愿意在唱名时首先站出来,欢欣雀跃,陈述自己乃状元,有煞“风景”,仅授新安主簿.继升东监直讲。数年之后,为宰相庞籍荐升直秘阁、开封府推官等职,旋升起居舍人,知谏院。范镇胸襟开阔,洞察力极强,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时有奏章上疏论政,主张官吏,军权酌取其“中”,反对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和质量赢劣的庞大军队;兵、民、财三个系统亟须通气协调,不要互不相知,各行其是;特别要赏民、养民以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侮。不然“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等等,敢于直言不讳,而又深切当时现实。
直言不讳
仁宗皇帝赵祯在位多年无嗣,嘉祐二年(1057)突然发病,群臣惊虑,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希望赵家及早选定二位储君,以安人心,而赵桢总想自己能有一个亲生儿子来消受这万里河山,故不愿过继太子。民间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传;拥立之事,牵涉到政治集团的宗派斗争,但失败,身败名裂,故群臣又都“莫敢先言”。惟范镇下决心,纵然掉脑袋也应“死于职”,不愿死在来争夺皇位乱军之中。他三次面见仁宗陈述争论,十九次上奏本章。力述立嗣理、由“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因此怒恼,范镜知谏院职,改集贤院修撰。后来他累申前议;文得韩琦等共同努力,帝始定赵曙继嗣。至邵位,英宗欲拜范稹为幸梢,但他又反对追尊赵曙生父为“皇考”,遂迁翰林侍读学士,次年出知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贷粮救灾
时值陈州饥荒,饿殍遍野,他上任三天毅然下令贷钱三万余贯、贷粮三万余担救济灾民。范镇此举事先未经朝廷获准,以致监司急迫追查,他只得上书自劾辞官;帝下诏恕其过。殊知是年陈州丰收,官府所发钱粮如数收回。熙宁元年(1068)神宗赵顼继位,范镇迁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侍读、旋知通进银台司相当于门下省。
反抗变法
次年,王安石正进行变法改制,实行了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范镇站在司马光等人的立场上,竭力反对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对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气愤,连手都颤抖了,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范镇便以户部侍郎的官职致仕退休。范镇临行前上表谢恩,仍坚持己议,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神宗“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退休后,苏轼前往祝贺,说“公虽退,而名益重矣!”范镇十分难过,认为“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整天与宾客一起饮酒赋诗。
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 3
慕容德年纪还没到二十岁,身高就已经八尺二寸,身姿体貌很魁伟,额头上有中央隆起的半月形重纹。慕容德博览群书,性情清高谨慎,多才多艺。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时,慕容德被封为梁公,历任幽州刺史、左卫将军。到了前燕幽帝慕容暐继位时,改封慕容德为范阳王,渐渐升迁为魏尹,加授散骑常侍。不久,前秦苻坚的将领苻双占据陕地反叛,苻坚的将领苻柳在枹罕起兵准备接应。慕容德劝慕容暐乘机讨伐苻坚,言辞慷慨,有识之士说他有远大的谋略。但慕容暐始终没能采用。慕容德的哥哥慕容垂很赏识他,于是和他共同商议军国大事,慕容德的意见极为切当。慕容垂说慕容德度量见识大有长进,并把他比作东吴的吕蒙。太和四年(369年),在枋头之战中,慕容德以征南将军身份和慕容垂一起打败了东晋的军队。慕容垂投奔苻坚时,慕容德因受牵连被免职。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苻坚所灭,慕容德等被迁到长安,苻坚任命他为张掖太守,数年以后免职回家。
苻坚率领军队到达临江时,授奋威将军。苻坚失败时,跟张夫人走散。慕容暐准备护卫送回她,慕容德对慕容暐严肃地说:“从前楚庄王灭掉陈国,采纳巫臣的谏言抛弃夏姬。这种不祥之人,蛊惑人主,战争的时候不接近女人,前秦军队的失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最好是视而不见走过去,为什么还准备护卫她!”慕容暐不听,慕容德骑马离开了慕容暐。回来以后屯驻在荥阳,慕容德对慕容暐说:“从前越王勾践寄居在会稽,最终得到了吴国。圣人相时而动,所有的举动都考虑周到,百无一失。老天追悔它所造成的祸乱,所以让秦军失败,理应乘着他们的失败复兴江山社稷。”慕容暐不采纳他的话。慕容德便跟随慕容垂到了邺城。
辅佐后燕
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叛秦复国,建立后燕,任命慕容德为车骑大将军,复封为范阳王,居中镇守护卫,参预决断政事。很久以后,升任司徒。当时慕容永占据长子,拥有十万军队,慕容垂和大臣们商议讨伐他。大臣们都犹豫不定,慕容德上前说:“当年三代祖先积德,遗言还回响在耳边,所以陛下兴起,不谋而合,虽然是因为陛下圣明英武,也因为大臣们对王室原有的爱戴,燕、赵之人乐于做燕臣民的缘故。现在慕容永已经建立伪号,煽动汉人和胡人作乱,致使竖子恣肆纵横,争夺不休,应该先铲除他,以统一大家的视听。从前光武帝急速援救苏茂之难,不考虑百官疲乏,这难道是不仁吗?是因为事情危急的缘故。兵法中有不得已而用之,陛下能这样做吗!”慕容垂笑着对群臣们说:“司徒的看法和我一样。二人同心,利能断金,我的主意已定。”于是听从了慕容德的话。慕容垂临终前,告谕儿子慕容宝把邺城交给慕容德。慕容宝继位后,任命慕容德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兼领南蛮校尉,镇守邺城,取消留台,以都督专门统管南夏。
北魏将领拓跋章攻打邺城,慕容德派南安王慕容青等夜里袭击并击败拓跋章。北魏军队退驻新城,慕容青等请求去攻打。别驾韩??进言说:“古人首先在朝廷里谋划胜败,然后才作战。现在不可攻打北魏的原因有四条,后燕军队不宜妄动的理由有三条。北魏孤军深入,野战最为有利,这是不能攻打的第一个理由。魏军深入我们京都附近,把军队停留在死地上,这是不能攻打的第二个理由。他们的前锋打了败仗之后,后阵刚刚稳固,这是不可攻打的第三个理由。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这是不可攻打的第四个理由。我们的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这是不宜妄动的第一个理由。去攻打如果不能取胜,军心就难以安定,这是不宜妄动的第二个理由。城郭还没有修筑完善,敌人来了无法防备,这是不宜妄动的第三个理由。这些都是兵家的大忌,不如把沟壑再加深,把垒壁再加高,以逸待劳。他们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旷野上没有能抢掠的东西,时间一长,三军就会耗尽资财,攻打起来就会死掉很多兵马,士气一衰落,军心就会离散,那时我们再周密地谋划攻打他们,就可以取胜了。”慕容德说:“韩别驾的话,是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命令慕容青撤回军队。北魏又派辽西公贺赖卢率领骑兵和拓跋章一起围攻邺城,慕容德派参军刘藻向后秦姚兴请求救援,并且致以同母之兄的问候,但是姚兴的军队不来,大家非常恐惧。慕容德便亲自犒赏战士,多加抚慰,人人感激他的恩德,都乐意为他效命。适逢拓跋章、贺堕卢内部互相纷争,各自率领军队暗中逃跑。拓跋章的司马丁建率领军队来投降,并说拓跋章的军队士气低落,可以打败他们。慕容德派将领去追赶并打败了拓跋章的军队,人心才开始安定。
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 4
相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但是,总也得不到重用。一天,听人讲起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这个大男人不禁泪如雨下——难道我注定要和飞将军一样,终生玩命却得不到任何回报?他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绍的那个叫做杨国忠的地痞无赖,那人鬼精灵得很,说不定会有什么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处打听不着此人。后来听说他居然是当今皇帝宠妃杨贵妃的远房哥哥,已经进宫做官去了。这消息让安禄山差点儿死过去——这么一个无赖,居然也当上了官?!而且据说是身兼数要职。
安禄山托人打听到了杨国忠的住处,不惜血本上了一份大礼。向杨国忠表达了自己战功赫赫却不得重用的遭遇,杨国忠看见大礼,自然是深表同情。他觉得安禄山骁勇善战,值得培养,便把安禄山引荐给了杨玉环。杨玉环见安禄山生得勇武,顿时喜爱不已,当即认作干儿子。并向他传授了一个升迁秘笈——当今圣上喜爱胡旋舞,你如果会跳这种舞,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展示,比在疆场上立战功重要得多。安禄山忙问哪里去学?杨玉环当即为他跳了一曲。安禄山哪受过这待遇,跪在地上山呼“娘娘千岁千千岁”,那舞蹈极其轻盈,跳起来疾如飞鸟。安禄山万万没有想到体态如此丰满的娘娘千岁居然会跳这样的舞蹈,心中佩服不已。杨玉环为他引荐了一个民间胡旋舞师,专职教他。安禄山体重足有200斤以上,如果达到疾如飞鸟的境地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为了达到目的,安禄山不惜力气,五年寒暑终成一代胡旋舞大师。此后,杨玉环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次在皇帝面前显露的机会。安禄山的表演引起了玄宗极大的好感,他对这个胖大的家伙如此精于舞蹈而感到诧异。安禄山五载苦修,一朝成为宠臣,因为胡旋舞。而后来的马嵬兵变,杨贵妃被逼自尽,也是因为胡旋舞。
安禄山的成功,可以说是得益于唐玄宗所创造的当时最豪华的宫廷娱乐圈儿,他感动了宫廷娱乐圈儿的总策划,而恰恰这个总策划的另一个职业是皇帝,于是,剩下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 5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历史人物故事最新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