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故事是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学体裁。它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较适于口头讲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的发明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 1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姜子牙与筷子
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南方以竹为筷。
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 2
在人手指最末一节的端面皮肤上,都有凹凸相间的纹线,而这种纹线在长短、形状、粗细和结构上,又是因人而异的,所以由此组成的花纹便带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人的指纹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这种花纹又是终身不会变化的,所以古今中外,历来都公认指纹可作破案的依据。因此,在一些文件和契约上,捺指印或签名有同等作用。而公安机关也可根据指纹,追捕罪犯。但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现场留下的指纹用肉眼或放大镜根本看不出来。比如,留在物体上的指纹被水浸泡很长时间,潜伏起来了。这怎么办?那就要请激光来为它显形了。
激光为什么能使潜指纹原形毕露呢?原来人的皮肤表面分布着许多汗腺,当人的手指接触物体表面时,从汗腺中分泌出来的汗液就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了潜在的指纹。在通常情况下,指纹附在物体上的沉积物大约只有0.1毫克。显然,这是极其微量的,而且在这0.1毫克的沉积物中水分占99%,它们会很快蒸发掉,留下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大致各占一半。无机物大多是各种盐类。
由于指纹的残留物太少,要使指纹显形,通常要采用一些技术。但如果时间隔得长了,特别是现场被破坏得很严重,再加上风吹雨淋的话,常规的技术方法就会束手无策,因为潜指纹的残留物几乎已经没有了。
此时,如果用激光照射物体,却仍可以显出比较清楚的指纹来。根据最新的研究,甚至对于那些已在水中浸泡了10年之久的木块、塑料、织物、玻璃等物,在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再用激光照射,仍能显出指纹来。
随着盗窃的手法越来越高明,防盗的措施也层出不穷,锁具就是一种普遍采用的防盗措施。提起锁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上,但一直到本世纪初,锁具还是比较落后的挂锁。这些元宝的铜挂锁仅由两片空心铜片与外壳扣在一起。我国农村里直到60年代初,还普遍使用铜挂锁看家。
后来,又出现了弹子锁、号码锁。近年来,一些宾馆里装上了电子锁,旅客只要凭一张磁卡,插入锁孔中,就能打开房门,并接通室内的照明电路。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当有人要进入一些绝密的房间时,先要站在门口将眼睛贴近门上的检查孔中照一下,然后,门才会自动打开。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人的眼底微血管网络,也与人的指纹一样,是因人而不同的,所以眼底微血管网络也称眼纹,同样可以用来作身份证。在门上的检查孔中照一下眼纹,里面的电脑就可对照底卡,确定来人的身份,再决定是否开门。
所谓全息锁,是一种更实用的激光防盗锁。它的原理是把主人家全体成员的指纹,通过全息照相的方法全部记录在底片上,然后再储存在全息锁具中。要开锁时,先打开激光器,让激光束分别照射底片和手指上的指纹。如果两者一致,锁就会自动开启,如果是陌生人的手指,指纹就与底片上的不吻合,锁不仅不会开启,而且还会发出警报。
全息锁特别适合安全部门使用,如档案馆、博物馆、银行、财会室以及重要的仓库等。
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 3
航海家发明麻将
长年在海上,许多随行将士因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积郁成疾。郑和了解后非常着急,认为必须要制作一种娱乐工具,给将士们解除烦闷。
经过冥思苦想,郑和终于想到就地取材, 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为了迎合将士们的心理和航海的实际,郑和同样动了一番脑筋。比如:红“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由于中国的帝王一向偏爱红色基调,故特意将“中”字设置成红色。因为航海的目的名义上是经商,故竹牌刻上“发”字,以迎合大家的发财心理,发多少财?“一万”、“二万”、“三万”……“九万”。由于航海中受食品来源、制作条件的限制,将士们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形大饼,吃多少饼?“一饼”、“二饼”、“三饼”……“九饼”。遇到风平浪静时,将士们也常捕鱼来改善伙食,捕多少条鱼?“一条”、“二条”、“三条”……“九条”。船队在海上航行,将士们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沧海,故竹牌中设置了“白板”。
东南西北话风向
郑和当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关心的是风向,故竹牌刻置了“东”、“南”、“西”、“北”风。长年的海上航行,人们感受最深切是季节冷暖的变化,干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来代表一年四季。
郑和发明的这种新式竹牌娱乐工具,普通士兵一学就会,很快就在将士中推广开来。大家都把玩这种游戏叫打“竹牌”,名称不太雅。郑和思索再三:既然这种游戏能够麻痹将士们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将”好了。
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 4
乔利·贝朗13岁时,在一个贵族家里当杂工,他包揽了所有的脏活累活。
贵妇要乔利把一件礼服熨一下,他一不小心,碰翻了桌子上的煤油灯,那件昂贵的礼服上滴上了几大滴煤油。贵妇人听到了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吼道:“这件衣服归你了,我要从你的工钱里把衣服钱扣出来,从今天起,你就准备白给我干一年活吧。”
乔治很无奈,他把让自己倒大霉的衣服挂在床前,时时提醒自己干活时要谨慎。过了些日子,他突然发现,那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原来的污渍除去了。“你现在可以把这件衣服给夫人送回去,没准儿她能少扣你些工钱。”与他同屋的一个男孩提醒他。乔利摇摇头说:“不必了,我还要拿它做实验呢。”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了其他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之后,乔利开了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闻名全球的。所以,不必抱怨工作中的失误,没准它就是成功的契机。
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齿疾病的国家。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远在公元前13世纪的殷商奴隶制社会,古人就对口腔疾病有了比较详尽的记录。但限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把牙齿患病的原因统统归于鬼神所起的作用,自然也就不会想到用刷牙来防治牙齿疾病了。
进入封建社会,一些医生明确指出:受了风和吃了东西后不漱口,是引起龋牙的原因。于是,从公元2000多年前起,中国人就有了漱口的习惯。如《礼记》中就有:“鸡初鸣,碱畲漱”的记载。不过,单凭漱口是不能将牙齿上的污垢、食物残渣等完全去掉的。因此,古人又想出了用手指或柳枝揩齿来清洁牙齿。
在敦煌壁画中有一幅《芳度叉头圣图》的画,上面画着一个和尚,为了清洁牙齿,正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漱口的水瓶,用右手中指在揩他的前齿。这说明,至少在唐代,我国人民就有了揩齿这种卫生习惯。柳枝揩齿是用牙刷刷牙的先驱。在唐代,人们将柳枝的一端用牙咬成刷子状,然后蘸药水来揩齿。到了宋代,有人主张每天至少要揩齿两次,早晚各一次。考古发现,在辽代应历九年即公元959年的古墓中,有2排8孔的植毛牙刷,说明我国当时在口腔卫生方面的已经很先进。我国最早发现的这一牙刷,比欧洲的牙刷至少早600百年。
1490年,中国制造的牙刷其清洁面垂直于刷柄,用从西伯利亚野猪肩胛部位割下的毛,植入竹柄上制成。当时的欧洲还处于用手指或亚麻布浮石粉擦牙的阶段。可见中国制造牙刷的工艺当时在世界上是非常发达的。直到清代,一名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牙刷大为惊奇,并将样本和制作工艺带回欧洲。
6个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