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相关文章
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这也是我们复习最终的目的。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1
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
二、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
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1)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讨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当时有其他的办法能缓解当时美国的状况,林肯会怎么做?那么美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四、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掌握联系对比的记忆方法。
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2
一、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主要举措:参照课堂笔记(政治、经济、文教)
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经验教训: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经过: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3、特点:
(1) 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3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8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4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_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2、主要任务:筹备建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3、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京为首都;
④采用公元纪年;
⑤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二、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从此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人民从此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2、西藏首席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一、保家卫国
1、原因:
(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3、目的:保家卫国
4、经过与结果: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中国 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5、英雄人物的事迹:
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②邱少云,为保证潜伏部队安全,严守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6、胜利原因:
①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7、意义:
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8、值得人们学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最可爱的人”的原因)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
1、背景(原因):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实施:1950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主也获得应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
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
①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一五成就:
(1)工业: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
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公路;
③青藏公路;
④新藏公路。
二、共和国和第一部宪法(俗称“五四年宪法”)的颁布
①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②制定机关:第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③重要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性质(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起止时间:1953年~1956年底
2、改造对象: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改造形式:
①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参加生产合作社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这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项创举)
4、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原因、目的: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业的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成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了手工业的改造,1956年,94%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意义
(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7、存在缺点: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召开
(1)背景:
①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②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时间与地点:1956年,北京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失误
(1)主要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失误原因:
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影响:
①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②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调整: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①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①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原子 弹、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
(注:“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 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②王进喜:参加大庆油田会战,为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作出贡献,被誉为“铁人”
③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
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5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③规定了新中国的国歌和国旗 ④确定了新中国采取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几人民英雄纪念碑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 )A、青年节 B、建军节 C、国庆节 D、建党日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开国大典
C、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D、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4、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
5、今年(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 )
A、32周年 B、42周年 C、52周年 D、58周年
6、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最全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