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历史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 1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2、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领导:创办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开始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_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

3、概况:①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②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③主战场:湖南、湖北;④先锋:叶挺独立团,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⑤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

4、结果:①基本_北洋军阀的统治(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5、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①作战方针正确;②国共两党齐心合力;③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

6、国民革命失败:

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4年“四·一二”_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失败的标志: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⑵失败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⑶教训:革命要成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

1、时间:1927年4月

2、事件: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 2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 3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国的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的:借口马神甫事件

2、战争的爆发: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天津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58年

(2)签约国: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

(3)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8年,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

3、奕?留守北京与侵略者议和。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5、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60年

(2)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割地最多的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3、沙俄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 4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 5

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线索不清,前后颠倒混淆。由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中历史部分的编排是按专题进行的,它将整个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均只用一个单元就加以浓缩概括,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虽能有所补充,但大多被教材所局限,导致学生在快速浓缩掌握几千年历史的过程中往往并不牢固。而在接下来学习各专题时,又再次涉及到各个时期或朝代,造成了他们对历史时期的混淆,甚至有同学连中国古代史最基本的朝代先后都搞不清楚,所以经常造成朝代与事件、与人物,事件与内容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例如填空题一般考查的均是学生极其熟悉的内容,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件,确仍是错误百出,学生几乎将他所知道的所有文件均写了进去,却无法分清哪部文件属于哪个国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背诵,却未能加以理解记忆,虽将知识点背下来,却无法准确应用。

2.汉字基础不牢,别字错字成堆。无论在填空题还是综合题的答题中几乎每题都能批到学生的错别字,姑且不论一些比较冷僻的词,就是平时最常用的中国共产党的“党”,独立战争的“立”等一些最常用的字,错误率也不低,所以自然就在无形中让学生的答题准确率降低许多,令人非常惋惜。

3.缺少相应练习,解题能力缺乏。如果说填空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背诵,基础知识的掌握的话,那么选择和综合题中考查的必然有一部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选择题:“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的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问其中‘由理想到现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里对学生考查的就不只是他的历史知识的记忆了,而更多的考查了学生对一些历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大部分初中生在这一方面明显缺乏,所以整个阅卷中这一题的错误率是极高的。从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在审题、解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何加强和弥补就有待初中教师去探讨和解决了。

TAG标签: 历史 复习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