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
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是初三才新增的一门科目,对于初中生们而言是一个关键的科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 1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 2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 3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新金属 + 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
3CO+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 4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常见的盐
1、盐的分类:
钠盐:NaCl、Na2CO3、Na2SO4等。
碳酸盐:Na2CO3、CaCO3、K2CO3等。
氯化物:NaCl、KCl、FeCl2等。
2、盐溶液的酸碱性: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①强酸强碱盐和弱酸弱碱盐呈中性:NaCl、KNO3、CaSO4等。
②强酸弱碱盐呈酸性:NH4Cl、NH4NO3、CuSO4等。
③弱酸强碱盐呈碱性: Na2CO3、NaHCO3、K2CO3等。
3利与弊:、物理性质和用途: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aCl
食盐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①作调味品,腌制食物;
②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③农业上选种;
④工业原料;
⑤消除道路积雪。
a2CO3
纯碱
苏打
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
工业上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食品工业等。
aHCO3
小苏打
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禁用)。
CaCO3
白色粉末
难溶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
4、化学性质:
①盐与金属反应:盐 + 金属 = 新盐 + 新金属 (置换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②盐与酸反应: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复分解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③盐与碱反应: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复分解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④盐与盐反应:盐 + 盐 = 两种新盐 (复分解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5、粗盐提纯:
①提纯原因: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②提纯步骤: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等。
A、先将粗盐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
B、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C、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NaOH + HCl = NaCl + 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③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搅拌起加速溶解的作用;过滤时起引流的作用;蒸发时搅拌起使液体均匀
受热,防止液滴飞溅的作用;回收时起转移工具的作用。
二、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
AB + CD → AD + CB
3、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注: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还需反应物都可溶于水。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氮肥:
①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缺氮—生长迟缓、叶色发黄。
②常用氮肥:
A、含氮化合物:尿素CO(NH2)2、氨水NH3·H2O
B、铵盐:硝铵NH4NO3、碳铵NH4HCO3、硫胺(NH4)2SO4、NH4Cl
C、硝酸盐:NH4NO3、NaNO3
③铵根离子的检验:
A、原理: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B、方法: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若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有铵根离子。
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2、磷肥:
①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②常用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
3、钾肥:
①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缺钾—叶尖发黄、易倒伏。
②常用钾肥:K2SO4、KCl、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等。
4、复合肥:
①定义: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②常用复合肥:磷铵、KNO3等。
5、化肥、农药的利与弊:
①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②弊:对水源、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区别方法:一看二闻三溶解四加碱研磨五灼烧。
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闻气味
铵态氮肥有
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加水溶解
易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
加碱研磨
铵态氮肥有
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灼烧
可燃烧,熔化
有气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
或有爆裂声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 5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物质分类方法
快速学好化学的五大诀窍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