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 1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NaCl。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2、NO2、可吸入的颗粒物。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比为1︰8。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使产生的CO2气体不纯,含有HCl),

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④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 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⑥ 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 还原性:都可以还原氧化铜,现象都是黑色固体变红色

6、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 2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 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 4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 5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化学初三基本知识点一览2022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