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
相关文章
推断题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基本功,如果基础不扎实是不可能把推断题做好的,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1.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 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 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 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 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 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
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 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10.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
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 三大化学肥料:N、P、K
13. 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 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 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 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最理想燃料)、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 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 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 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 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 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 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 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 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26.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 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 使用酒精灯有三禁:
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 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 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 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 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 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 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 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
滤纸破损
仪器不干净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 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 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温度、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的大小
40. 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 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 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 1
6. 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 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 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 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 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 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 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 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 2
1、固体:
黑色: MnO2、Fe3O4、木炭C、铁粉、CuO
红色: Cu、Fe2O3、红磷、HgO
淡黄色:硫粉
白色沉淀 :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白色难溶性CaCO3)
蓝色沉淀:Cu(OH)2
2、溶液:
蓝色:CuSO4溶液等(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Fe2+的溶液
黄色:含Fe3+的溶液
常考察状态的物质
常见的固体单质:Fe、C、Cu
无色气体:O2、H2(单质);CO2、CO、CH4
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Hg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 3
1. 氯化钠(NaCl) : 食盐
2. 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
3. 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 氧化钙(CaO):生石灰
5.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 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 氢氯酸(HCl):盐酸
8.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 甲烷 (CH4):沼气
11. 乙醇(C2H5OH):酒精
12. 乙酸(CH3COOH):醋酸
13. 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 汞(Hg):水银
15. 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 4
14. 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 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 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的,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 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 5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
(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
(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
(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
(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
(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
(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
(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
(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
(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
(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
(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
(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应,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
(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
(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H2+Cl2=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
C+CO2=2CO
相关知识点:
(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CO2+H2O=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
22.碳酸不稳定分解(分解反应)
H2CO3=H2O+CO2↑
相关知识点:
(1)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
(2)分解时,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使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24.金属和水的反应(置换反应)
①2K+2H2O=KOH+H2↑
②3Fe+4H2O=Fe3O4+4H2↑
25.水与非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
C+H2O=CO+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化合反应)
①SO3+H2O=H2SO4
②Na2O+H2O=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分解反应)
H4HCO3=NH3↑+H2O+CO2↑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复分解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2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现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30.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复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31.二氧化硫与烧碱溶液反应
O2+2NaOH=Na2SO3+H2O
32.点燃酒精
C2H5OH+2O2=2CO2+3H2O
33.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复分解反应)
aCl+AgNO3=NaNO3+AgCl↓
34.稀硫酸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
H2SO4+Ba(NO3)2=BaSO4↓+2HNO3
35.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复分解反应)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6.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a2CO3+HCl=NaCl+CO2+H2O
现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物质性质经典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