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初三的历史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还要结合有效的方式和合适的框架来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 1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 2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 3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 4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美国的诞生

时间:1775—1783年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四)法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

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拿破仑帝国:1799年,军人出身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

(五)“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要发明成果: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气机投入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③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克莱蒙号”。

(六)血腥的资本积累

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二、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狠抓细节

初中阶段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点照顾细节知识点,且考试时题量大,每题的分值不高。同学们往往一点一点把分数丢掉,成绩就不太理想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好细节知识点的掌握,争取不漏掉细节的分数。

2.温故知新,注重对比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初一、初二的知识,历史知识是要常翻常看,才能点滴积累,取得进步。另外,在学习中,注重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把自己的思维放在特定的时空考虑问题。

3.多练多看,强调创新

在北京今年首次进行历史中考后,一个趋势是注重对同学们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例如:让同学们设计一次展览,并根据主题选区历史资料等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调动历史基础的同时,有自发的动手能力。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初三的历史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还要结合有效的方式和合适的框架来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第1课 俄十月革命 一、 二月革命 1. 时间: 1917年3月 2.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