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 1

(1)冶铁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①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②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的一大成就。③魏晋南北朝: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④隋唐: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⑤明朝: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产铁量达到六七千斤;云南采矿业也很有名。⑥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青铜铸造业:①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青铜铸造业兴盛,西周时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②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③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④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⑤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

(3)纺织业:①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②春秋战国:的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③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邺锦、回纹锦。④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⑤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陶瓷业:①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一次飞跃。②秦:多集中于凤翔,凤翔的画砖最为出色。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南方盛产青瓷,后来制作技术传到北方。北方创制出白瓷。④隋唐: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巩县的唐三彩最为有名;还出现了秘色瓷。⑤明清: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很细,有春土、澄泥、造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

(5)造船业:①两汉: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发明了橹、舵、布帆和使用锚。②三国:吴国造船技术很高,卫温曾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③隋唐:能造当时世界上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现了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的造船中心。④宋元:北宋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海船载运量大。⑤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从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洋航行成功上得出。

(6)煮盐业、酿酒业:①甲骨文中有关于商周时期酿酒技术的记载。②春秋战国:煮盐业有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③两汉: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反映了盐在当时国家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汉代开发的盐,分为池盐、海盐、井盐等,那时,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四川吃井盐。

(7)造纸业:①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②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族,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长安、建业、扬州。

(8)制漆业:①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红漆碗。②商朝:漆器出现了浮雕式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③周朝:漆髹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税赋。④战国漆工艺有新成就,已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漆器。⑤秦朝:专设官吏管理漆园的种植和漆器的制作生产。⑥两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都是汉代漆器当中的精品。

(9)玉器雕刻业: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发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 2

  考点一:美国南北战争

  1、时间:1861年---1865年

  2、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尖锐。

  3、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4、导火线: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5、经过:

  ①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②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转折: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积极性。)

  ④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时间:1862年

  ②目的: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黑人参加到北方的队伍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③主要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④作用:

  (1)调动了人民群众(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2)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

  (3)提高了林肯的威信。

  6、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

  (1)它维护了统一;

  (2)废除了奴隶制度;

  (3)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8、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考点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

  (1)经济: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军事: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

  3、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4、时间:1861年

  5、推行者:亚历山大二世

  6、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需要赎买份地

  ③归“村社”管理

  7、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③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④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考点三:明治维新

  1、背景:

  (1)时代背景: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2)内部原因: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3)外部原因:1853年,美国强行逼迫日本开放港口,打开日本大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2、时间:1868年

  3、推行者:明治天皇

  4、内容: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1)积极:

  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

  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拓展提升

  1、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方式来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政策连续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考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2)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4)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及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4、主要表现: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围绕“电”的发明层出不穷。

  5、重要成就: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 3

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步骤,虽然是千篇一律的建议,但是要真正完成,还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里要讲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另外,学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进行解疑。上课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在听讲时还应学会记录一些重点内容,将这些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重复多次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用记忆来获取历史知识时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想要把知识记在脑中,记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理解和运用,所以要学会把握记忆方法。在学习历史,可以先去理解课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再去背诵其接下来的人物、概念、过程和时间等。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时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例如整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

从初一到初三的历史知识信息量非常大,中考涉及面又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记住这些历史知识呢?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为了突破记忆难关,首先我们要反复记忆,持之以恒。人的记忆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学习后出现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了避免遗忘,我们要不断变换角度,进行思考性的记忆。然后学会归纳比较,总结分析,加强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最后提纲挈领,把握全局,即清晰地把握课本内容的连接、线索和事件范围,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内容。

为了验证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适当地进行练习,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历史的学习是枯燥冗长的,唯有将它作为自己的一种阅读兴趣,带着目的去阅读和记忆,才能真正学好历史。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 4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1、1917年3月,俄 国的“二月革命”__了沙皇专 制统治。之后,俄 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胜利的日子: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是列宁。

3、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5、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 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国家政权。

6、列举苏维埃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 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8、列举下列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英国的宪章运动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十月革命

第2课:

1、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政策。核心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922年,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4、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阶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 5

(1)力学:196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力学

(2)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

(3)数学:创建微积分

(1)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2)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思想价值: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永恒法则,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范文模板_精选范文网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