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
相关文章
面对初一历史怎么学好?很多学生因为成绩差就不主动学习或者放弃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 1
一、如何预习
具体的方法有三:(1)找难点、抓重点;(2)联系实际提问题;(3)做好预习笔记。
政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10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 2
歌谣式技巧法
根据教材和记忆需要,自己创作歌诀,一段两段、一句两句均可,灵活自由,方便实用。
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2 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4 “战国七雄”时,为了让学生把七国的方位和名称及记住,用“东西南北到中间,齐秦楚燕赵魏韩”的顺口溜,(韩赵魏,南北中)让学生易记易读。
5 “隋唐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时,把它编为“封建文化有高峰,隋唐科技甚繁荣:建筑行业最兴盛,唐都长安有大明;赵州石桥拱奇特,隋朝李春设计成;雕版印刷始问世,传世珍品《金刚经》;火药军用唐末起,唐代中期早制成。首次测定子午线,《大衍历》法最为精;二功当记谁头上,天文学家僧一行”。把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进行概括,就收到了容易记忆的效果。采用诗歌记忆法,可根据教材和记忆需要,自己创作歌诀,一段两段、一句两句均可,灵活自由,方便实用。
6 学习“春秋五霸”时,我让学生熟记五霸后,为防止他们颠倒顺序,用歌谣“齐宋晋秦楚,桓襄文穆庄;各国皆称‘公’,惟独楚称‘王’”。
7 1927年到1930年中共领导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名称、建立者不好记忆,通过以下两句话来记忆,就容易多了:__,闽浙赣;鄂豫皖,徐向前。贺龙洪湖、湘鄂边;邓(邓小平)、张(张云逸)左右来回转。
采用这种记忆法,有时词头相连即可,有时也需调整一下词的顺序和音韵,使之便于诵读。
相关联时间记忆法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我们只须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记住了其它几个事件的时间。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1.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意大利王国成立。又如在180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独立。2.拿破仑加冕称帝。
这些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同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我们把它瞄纳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2.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
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只是第二个数字不同。
4.孙中山的一些主要的革命活动,比如: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1913年领导的二次革命;1915年领导的护国运动;1917年领导的护法运动。从时间上有个规律是1、3、5、7。
5.中国共产党前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上也有这个规律,党的一大是在1921年7月,地点是上海;党的二大是在1922年7月,地点也是上海;党的三大是在1923年,地点在广州。这样把相关的事件和时间放在一起来记忆,就是一个很容易的事了。
6.1640年和1840年这两个时间具有相同的意义,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历史时期。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要晚于西方国家整整二百年。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此产生更深入的思考。这两大事件虽然相差二百年,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再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也许我们可以简单地以一句话来概括这个结果,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对照式
用中外对照到古今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1 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以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75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
2 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诗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比较式记忆法
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
1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时间是1840年,那么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年。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19,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2 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推导式记忆法
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准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只要有一基本数,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推,也可互相推。
1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第一年。
2 后推法:以基点数向后推导。例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思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即1870年诞生。
3 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4 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5 干支推导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前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 3
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①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有两方面的原因。【国内原因】是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夕,已从其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跌落下来,国势日衰,整个封建制度日暮途穷。自嘉庆以来这个封建王朝已经走上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的衰败道路。【国外原因】在这时候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衰弱落后的封建中国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他们不断向外掠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内部原因】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外部原因】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答:【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经济根源)西欧社会各阶层(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社会上层)对黄金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述,使西欧人向往东方;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东西方商路,引发商业危机,使西欧国家被追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社会根源)【条件】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地图绘制技术进步;造船技术进步,出现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罗盘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海船上装上了火炮。这些客观条件的具备,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客观条件)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必需的装备。两国都处于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两国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两国王室都热衷于新航路开辟的海上探险活动。(主观条件)
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国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答:【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
答:【正面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思想,是统一国家的基础,建立法制,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负面影响】是文化的大毁灭,对知识分子的大摧残,禁锢人们思想,是知识的大倒退。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 4
一、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这种方法对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 (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第二种: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再如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不仅记住了七国的名字,还能记住他们的地理方位
二、数字归纳记忆法 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归纳为“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四次重大战争──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三、精简浓缩法 精简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例如:隋朝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记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中英南京条约》记住“割地、赔款、通商、议税”; 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然后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 例如:用串联法记忆“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时间长了,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两个,如果用串联法记,就容易记牢。即:“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用串联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韩、燕、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也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五、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例如: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留一把(618)”。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用“刘叶煮粥喝”这五个帮助记忆,记起来就方便多了。七、历史年代记忆法 记忆历史年代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但有些年代学生又不得不记。那怎么办呢?孤立的数字是难记而易忘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易记而难忘,对此,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 5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总结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