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 1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1、教师认真备写教案、备教材、备学生。
2、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自学知识。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课本导入框有关亚当、夏娃,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掌握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学展讲练:
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题目,教师结合学生自学、
完成题目情况,进行精讲。)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时间: ;
发现地点: 。
2、生产生活情况:已经会 和 。
3、元谋人在中国的地位: 。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 ;发现时间: 地点: 。
2、体质特征: 。
3、生产工具: 。
4、生活情况: ,形成了早期的 。
5、用火情况:会使用 还会 。他们用火 ,
驱赶野兽,还用火 、 。
6、火使用的意义: 。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 ;地点: 。
2、体质特征 ;生产工具: 。
4、生活情况:他们会人工 ,靠采集、 为生,还会捕鱼。
共同生活在一起,没有贫富差别。形成了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的 。
二、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P3动脑筋。
2、完成课本P4动脑筋。
三、精讲点拨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P6)
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体质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 天然火 会人工取火 社会组织 原始群落 氏族公社
四、总结提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 2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法选择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学法引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法。 课堂组织形式 面向全体学生,以四人小组为活动主体,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利用图片资料、创设情景活动辅助教学。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 1.导入新课:
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板书)
1965年,我国冰川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后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后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几件打制的石器,以及一些零星散布的炭屑,两小块烧骨。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二、北京人(板书)
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同桌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这一点,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然后,可让学生看课本第一幅彩图《北京人的生活》和第3页的图画,“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山顶洞人(板书)
请学生读“活动与探究”之中“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分两步引导学生: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 3
【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3)掌握图片: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进一步认识团结就是历史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加故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1)神创论:西方: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
(2)进化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环节一】展示目标
地图和图片展示法:三种古老人类名称、图片和地理位置,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课本中将要学到的三种是其中的典型。
【环节二】自学检测
1、完成《金榜》填空部分;
2、快速抢答: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的人类?会人工取火、模样和现代人相近的人类?
【环节三】合作解疑
1、为什么说元谋人是一种远古人类而不是动物?(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答案;图片展示并说明;明确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图片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提示:从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颌等处比较,并提炼结论。一方面:北京人的前额低平、眉骨突出、颧骨很高、嘴巴前伸、没有明显下颌,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说明北京人已经是人而不是动物。结论:北京人为一种正在进化过程中的远古人类,可称为北京猿人。)
3、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过去,成为一个北京人,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你的一天将会怎样度过?
4、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哪些好处?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认识: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分组导学,问题式探究,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那么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呢?哪个同学来说一说。
师:很好,同学们说的都是传说,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西方的(ppt展示图片)但这些都只是神话传说,并不可信,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那么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生:类人猿
师: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出示“我国远古居民分布图”)
师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师总结: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这些史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一、自主先学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元
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地
点、距今时间和基本生活状况。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活动设计: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
久远,考古学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遗
址、遗存、考古发掘出的遗迹、遗物来研
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我们这节课就以
小组为单位来比赛争当优秀考古学家,进
行一番考古探究活动。
【活动一 学习考古】
师引:我们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学一学如何做考古学家,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呢?教师点击出示图片:《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使用的石器》、《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
师接: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这也就是说,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师问:“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呢?并说明你推断的理由。”
师展示《原始人在打制石器图》问:你觉得他们是怎样制造工具的呢?
师追问:由此你还能推断出什么结论呢?
师小结:大家分析的很好,尤其是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这一结论非常重要。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活动二 练习考古】
【过渡:】我们再到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看看。(点击北京人的链接出示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在元谋县小试身手,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遗址、遗存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了,那么,同学们再到北京周口店练习一下考古本领。各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寻找一下在这里都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和复原图说明了什么?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的多,推断的有理?
出示四组图片。
【分组展示:】
第一组:头盖骨和头像
师问:你能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相貌吗?
师引导学生从表格项来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不同。
第二组:石器
师问: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怎样制成的?
师追问:想像一下,假如你们是当时的北京人,你们会用这块石器做什么呢?
师小结: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留下来了十多万件,这些石器有的形状扁平而刃面锋利,我们称之为刮削器和砍砸器,可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和窜割动物。还有三棱形的尖状器,可以挖掘植物的根和茎等。它们都是用石头敲打而成的,十分粗糙,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称作旧石器时代。
师追问:你们组从这些工具和它们的用途方面,还可以推断出北京人的生活活动有哪些呢?
师结:北京人就是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三组:社会组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北京人为了生存,往往几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第四组:火
(点击出示图片)
师问:你们觉得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又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师解释:据民族学的资料分析,原始人保存火种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投放木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在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师追问: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活动提升:】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下面,再充分地发挥想像力,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和展示。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比如文字描述、绘画、小品等等。
师:播放一段北京人生活的视频。
【活动三 比赛考古】
【活动设计】通过刚才的训练,同学们已
经是不错的考古学家了,下面我们就分组
比赛,看看哪一组是最优秀的考古学家。
【活动介绍】: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三万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
师: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图片,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山顶洞人是如何生产生活的?讨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师引导学生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爱美意识、人工取火、生产活动、社会组织等方面比较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师追问:你们根据什么认为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了呢?你能想象出他们是怎样发现取火的办法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从骨针和这些器物,我们可以知道山顶洞人已经对磨制和钻孔技术非常熟练了,在钻孔、磨制石器时会产生火星儿,这肯定给了他们取火的启发。而在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赤铁矿碎块和灰烬、炭块以及因燃烧而变黑的兽骨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山顶洞人可能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师引深提问:你们觉得人工取火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于人工取火的发明,使人类进一步征服漫长的黑夜和严寒,而且他们可以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能够沿着河流和海岸,散布在大部分地球上。
活动的范围扩大了。这也是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你们还能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点吗?
师补充讲解: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这比采集活动复杂,是以前那种比较松散的群体难以应付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大而又稳定的团体,以便更好地互相协作,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贵贱的差别。)
三、归纳提升
1、知识归纳:用表格归纳总结祖国境内三个典型人类。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2、认识升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三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你有哪些收获和认识呢?
四、推荐作业
画一幅北京人或者山顶洞人生活的想象画,要体现出今天所学的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 5
【课型】新授课
【设计简说】
本课主要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初步的接触历史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讲述历史故事、渲染历史气氛等方式,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课堂分为三部分来学习:神话中想象的答案、遗址中出土的线索、尘埃中封存的真相。明确本课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清晰的把握上课的思路,达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落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存相关史实,培养学生通过遗存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的能力,并通过比较三个人类遗存,认识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发觉古人类遗存并据此推断古人类发展脉络的艰难历程,了解挖掘古代遗址和研究化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考古工作者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和身体特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遗址与化石的含义和历史意义。
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首先大家跟我看屏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历史”。什么是历史呢?它有很多层的含义,我们要学习的历史通俗点讲就是“人类的过去”。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从哪里如何入手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国家的过去吧: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师:这节课其实是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从哪里来?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很早开始就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什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想象,神话
师:对,我们的祖先往往在神话中想象他们的答案
一、神话中想象的答案
师:那么,我们的祖先想象了哪些神话是和中国人的起源有关的呢?
生:女娲造人
师:很好,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有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讲讲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呢?
生:一位学生讲授神话故事(如果说的好大家鼓励,如果说的不完整,就和大家一起看女娲造人的视频)。
师:那么在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
这个神话中,我们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个答案有科学依据么?
如何科学的探寻答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由此引出化石、遗址两个概念)
师: (多媒体展示化石的相关图片)既然遗址中出土的化石是我们研究中国人起源的重要线索,那么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第二个板块:
一、遗址中出土的线索
1.元谋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从这几方面认识一下元谋人遗址:
出土地点、生活年代、出土地点、历史意义(多媒体展示)
生: 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找一个小组的代表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大家注意几个地方
元谋人遗址出土了碳屑和烧骨这说明了什么?
元谋人出土了粗糙的石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