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
相关文章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 1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 2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 3
1.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我国历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统治被称为“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朝的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开始于:隋文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6.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武则天。
7.科举制中,诗赋最早成为进士的主要内容是在:唐玄宗时期。
8.科举制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
1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由隋朝李春设计主持修建造的赵州桥。
11.宋代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后最的瓷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13.宋代的娱乐商业场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15.两宋、元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6.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中后期。
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南宋时期。
18.我国省级行政区制度建立的标志: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湾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当时台湾叫“琉球”).澎湖列岛。
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 4
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只有对它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它的动力,所以对于政治和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中学阶段学习历史和政治并不只是为了成绩,一个人的政治和历史水平的高低往往会表现在一个的修养上。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就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政治、历史,首先就是要培养对政治、历史的兴趣。
学会归纳总结。
学习政治和历史不能仅仅是囫囵吞枣似的死记硬背,要学会归纳总结。对于初中的历史,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把所学的历史事件串起来,然后拓展,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进而牢牢掌握课本的内容。对于初中的政治,可以把类似的热点话题总结到一起,比较他们的不同点,比较他们反映事实的差异。把政治和历史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有助于学习和掌握。
多读书,多关注热点话题。
不能仅仅把学习的范围局限在课本上,当课本上的知识点掌握的足够熟练,我们可以去多读一些课外书,像《史记》就是一本很好的了解历史的课外书。课外时间也可以抽时间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从新闻中获得书上没有的对历史事件和热点话题的看法,我们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大众对于热点话题的看法,这对我们学习初中的政治和历史是十分有用的。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学习历史: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一定要改变自已心里一切以分数为为中心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将会被越来越谈化人生的标签,不少中学生以及家长并没有从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中走出来,认为分数在考试中占的分值较小,于是给它一个“副科”的名字,这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错觉,历史不重要,这样以来就无形的降低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后的时间分配,从心理上改变思维,不为分数而学习,这不仅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心理素质。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历史
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历史学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它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线去讲述的,也就是说,它的知识点不是散乱的,在学习每一个章结的时候都以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整个历史书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和影响来发展的,无论学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一个章结,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眼光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以来,历史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 5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初一历史的知识点集锦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