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 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 2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 3

  1、1894年,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的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2、在黄海大战中,以邓世昌 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

  3、《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 4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①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②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④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度量衡;⑤修长城、御匈奴;⑥修驰道,凿灵渠;⑦焚书坑儒。

3.秦长城西起临、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4.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5.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6.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7.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8.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9.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为巩固中央集权,①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③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④将地方的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⑤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河套、河西走廊地区。

10.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1.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12.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13.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14.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1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16.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7.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18.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21.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22.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4.张衡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25.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6.东汉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27.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28.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29.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0.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 5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初一历史知识点上册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册历史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