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
相关文章
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 1
第二讲 现代科技革命
一、现代科技革命
1、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经典力学无法解析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
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提出:
①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 完成“广义相对论”。
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
的危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诞生:
①1900年 普朗克(德)提出“量子假说”;
②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③波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影响: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4、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意义: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二、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
1、电脑与网络
功能:电脑同以往发明的不同之处: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
经过:1946年诞生于美国;1969出现因特网,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影响:
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引起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2、生命科学
形成: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转基因食品: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
遗传工程: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3、航天技术
①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③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④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成功,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 2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_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 3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 4
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_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 5
一、内外服制
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二、青铜时代
1、商朝的青铜器
(1)商朝处于青铜时代,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性质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2)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3)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的青铜器。
2、甲骨文
(1)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刻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2)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象形文字。
(3)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高二历史的重要模块知识点总结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