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1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2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3
1、背景: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
(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
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加尔文《》 先定论;经营致富;节约简化教仪;反对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
4、同:
①信仰得救
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
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异:加尔文更激进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4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时间:抗战胜利后(1945—1949)
原因:a.美国的经济掠夺。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四)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五)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1、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2、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3、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六)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5
第10课 充满魅力书画戏曲艺术
【知识梳理】
、汉字与书艺术
1. 汉字
(l) 起源:汉字世界古文字原文字六千前图画文字
(2) 形:商朝已形完整体系
(3) 演变:
①序列:按甲骨文、篆、篆、隶书、楷书脉络演变
②趋势:由繁简
2. 书艺术
(l) 发展脉络: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 , 进入自觉阶段种艺术
(2) 基本特征:
类别 特征 代表物
楷书 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钟繇、王羲、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断,线条流畅纵情, 审美价值高 王羲、王献、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规矩草书放纵, 既审美价值,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东晋王羲、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
二、京剧现
①乾隆末安徽徽剧戏班进京表演;
②道光间湖北汉剧艺进京形徽汉合流
③经表演实践徽剧汉剧兼收其民间曲调唱腔、剧目表演式形京剧
④同治、光绪间京剧走向熟涌程庚等号称同光十三绝名艺
⑤流行全逐步走向世界
【习探究】古代文化特色与社存关系
1. 先秦:原始社, 产力水平低春秋战期,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社处于变革期, 思想跃, 现百家争鸣局面, 由促进文艺术繁荣
2. 秦汉:秦汉期, 家统, 产发展, 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独尊, 文化由迅速发展, 文艺术各放异彩
3. 隋唐:盛唐期政治统、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 同社走向轨, 度规范普遍社需要唐, 安史乱、藩镇割据, 政治黑暗, 现量表达民痛苦、 揭露统治阶级罪恶作品
4. 宋元:北宋重文, 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兴起, 社丰富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诗救亡图存社责任使命元代实行民族化政策, 汉族文进取望, 情压抑, 促使杂剧繁荣
5.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君主专制达顶峰, 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现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说艺术作品
展
(2)社变革:社结构发急剧化士受重用, 并提自主张
(3)术移:现私讲,官府发展民间
(4)社需求:各纷争社环境才及其治略需求
2.各派代表物:①道家:庄;②儒家:孔、孟荀;③墨家:墨;
④家:商鞅、韩非;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历史第思想解放运;
(2)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
(3) 各家派彼渗透、吸收、融合奠定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二、儒家思想形:
期 物 主张
春秋 孔 ①政治:a.核仁即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德治民惜民力反苛政c.主张克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主张教类
战 孟 ①政治:a.发展孔仁"仁政思想b.发展孔德治民思想,进步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王道,德服b.强调民群众力量,提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期儒诸百家蔚宗发展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期 物 主张
春秋 ①哲:a.认世界本原道强调要顺应自b.认世界万物停运,关系相互依存且断转化
②政治:提治主张
战 庄 ①认世界万物都相②认放弃切差别观念,能精神自由
四、家
①集者:韩非
②主张:提系统治理论, 主张依治
③意义:迎合建立统专制家历史发展趋势
【习探究】
1、比较孔、孟、荀思想异同
项目 孔 孟 荀
同 仁思想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政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2、何看待儒家民本思想
提示:①孔、孟荀民本思想既脉相承各具特色孔提仁思想强调德治民;孟提民贵君轻观点;荀提君舟民水观点
②并维护民利益发点种加强统治策略
③虽与我前提倡本着本质区别其精神仍具定现实意义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