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书的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1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3

具体的方法在是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4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 5

第三讲 电影与电视

一、电影

1、历程:

①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1927年之前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电影史上的“默片

时代”。

②20世纪20~40年代电影艺术进入成熟期,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③二战后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技术充分利用三维动画、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2、重大事件:

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②“默片时代”,格里菲斯(美)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是这一时期

最杰出的演员。

③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标志着有声电影时期

的开始。

④1928年设立奥斯卡奖,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⑤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

二、电视

产生和发展:

①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②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特点:

①可承载图象、语言、音乐等多种信息形式,兼备报纸、广播、电影几种传媒的功能。

②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现场感强。

功能: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和展示艺术作品。

意义:是最普遍的大众媒体,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TAG标签: seo_keywords seo_keywords

最常见的高二学考历史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书的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