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
相关文章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 1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 2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_争
(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
(2)经过:
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
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
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 3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o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着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2)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
①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②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③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④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
①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③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④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 4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
2、宋词
①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
②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③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善于写婉约词。
④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①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②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③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④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2、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 5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
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____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缂丝
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_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
_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特点: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
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
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形势:人员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宗教往来: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
拜火教(波斯)
佛教:玄奘取经
原因: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
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
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
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
⑤城市的繁荣:城市
特点: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县以下禁止设市;
坊市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长安城布局:①宫城在最北,体现皇权至上(坐北朝南)
②市坊分开,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体现政府对贸易严格控制。
代表性城市:安史之乱前: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安史之乱后:扬州、益州、长安、洛阳(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丝绸之路:敦煌、龟兹、疏勒
交通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文化:世界、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原因:
经济高度繁荣;
国家统一强盛,政治稳定;
统治者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
①思想:
三教合一: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文学艺术:
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最能体现盛唐特点的是楷书。
绘画:吴道子(唐)吴带当风
唐诗: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科举制;继承前人成果;开明的文化政策;
受各民族和外来文学艺术的影响。
代表:边塞诗:王昌龄
豪放派、浪漫主义:李白
山水田园派:孟浩然
现实主义:杜甫、白居易
③科技: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火药:孙思邈(唐初)《丹经》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
高二历史专题四的知识点解析合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