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由于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 1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1)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3)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3、代表人物及成就

文艺复兴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首先表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其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如下:

(1)薄伽丘: 《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2)但丁: 《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3)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4)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美术三杰

(5)米开朗琪罗: 《大卫》

(6)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4、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

(1)含义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实质

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

(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2)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扩展及意义

(1)扩展

①路德教派

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北欧(瑞典、丹麦、挪威)、美国

②加尔文教派

加尔文派→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③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英国(仍是封建教会)→爱尔兰、苏格兰和英属殖民地。

(2)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 2

1

宋真宗时期,一个叫范玲孙的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马将女儿嫁给了他;宋神宗时期,一个叫蔡卞的中了进士,王安石让其火速 娶了自己的女儿。发展到后来,人们便开始“预定”了,只要看好了某个人有可能中榜,便先定下来,只要一中便立马结婚,宋朝的 大文豪欧阳修就是这样被人家定下来的。

2

古代秀才

事实上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 日三餐为两餐”。 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 才加一顿晚饭。

3

袁崇焕宁远城之役炮石击死努尔哈赤。后来他被押到菜市口,围观人山人海,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人不了解真情,以为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当刽子手开始行刑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可见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着吃了。

4

1象棋:中国政治象征,一切为了保帅;2麻将:中国国民象征,彼此算计只为自己成功;3围棋:中国思维象征,一切都是非白即黑;4军棋:中国官场象征,官大一级压死人;5杂技:中国现状象征,折腾来折腾去都是维稳;6武术:中国军事象征,架式吓人,没见谁制服过谁。

5

宋代假冒伪劣盛行。宋朝秀才每年都要祭几回文庙,祭祀完的猪肉,一般大伙分掉,可到了盛夏,天气炎热,上午祭祀的猪肉,下午就臭了,谁都不愿意要。为了避免“浪费”,他们就把那些猪肉兑给肉贩子,肉贩子用血水泡洗一番,异味儿暂时没了,肉色还挺好看,可以一文不少地卖给不懂行的消费者。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 3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

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

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④“三下乡”活动

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 4

比如看到高中历史必修(2)目录,总共有五个单元22课内容,要先记住每个单元标题、每课的标题,往往考试时的答案就是标题,如2013年广东高考38题(1)答案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等”。

如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讲到十月革命经过时,可以用口诀记忆:“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

可以参照汕头市高中历史教研员王溅波主任所编的《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表》来记忆,如记忆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⑤.抗日战争(1937—1945)

如记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可以用曲 线图表示

如记忆《南京条约》内容打一谜语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专有名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是商人”,谜底为“五口通商”。

高中怎么学好历史

在学习高中历史中充分运用观察的方法听课。 最好是听新课前,自己先预习老师下堂课所讲内容。看看自己在无人从旁指点的情况下,到底能理解哪些知识点,同时实在钻不懂、弄不明白的有些什么。这样在听课时,你的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在那些“症结”上,会全身心动用你的耳、眼等感觉器官。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惘。这在听高中历史课时应表现在,认真听老师讲解,勤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边听边思考,让大脑充分运转。历史课需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与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以上这一切必须是在边听边思索的统一过程中进行。如哪个地方有些费解,马上在本上简单写两三个字,如:“注意”、“未懂”,以便课下找老师或同学弥补。如老师讲得透彻精彩,也可简单记一下:“精彩”、“有说服力”,以作为日后自己阐述问题的借鉴。

一些高中历史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有的老师讲课风趣,有的逻辑性强,还有的讲课信息容量大。你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打个比方,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你就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 5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知识点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由于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历史背景:(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2、过程:(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2)80年代,他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